客服热线:021-80166303

中药行情“数十年难遇”,实探两大“药都”!

   2023-07-31 ​证券时报 98
核心提示:“前几年药材不值钱,种伤心了,家里很多田地都已经改种小麦玉米。”安徽亳州十九里镇马寨村村民王勇(化名)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前几年药材不值钱,种伤心了,家里很多田地都已经改种小麦玉米。”安徽亳州十九里镇马寨村村民王勇(化名)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没想到今年行情这么好,“总算见到钱了。”



今年以来,中药材迎来“数十年难遇”的普涨行情,百余品种价格翻倍式上涨,甚至在进入淡季的6月份依然出现暴涨行情。这让业内人士大呼不可思议。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反常现象,是供需失衡,还是资金炒作?



“货不缺,都捂着不放。”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访了安徽亳州、河北安国两大“药都”及周边田间地头,多数受访人士认为本轮中药材反季暴涨的背后是大量资金入市囤货。究其根本,前期“药贱伤农”致部分品种出现减产减种,给了资金炒作涨价预期的由头。



1


 


不过,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药材反季暴涨的现象有扭转趋势。目前,药农看到了利润空间,扩种积极性高涨,终端药材普涨行情拐点临近,部分品种已经开始掉头向下,分化态势已现端倪。从长远来看,伴随着成本的持续攀升,种植户后备力量不足,未来药材价格中枢还将稳步上行。


 


2


 


大量资金入市 供需现“罗生门”



每年6月份,中药材市场行情会开始转向淡季,价格也会随之下滑,但今年完全不同。在前五个月中药材市场行情已经普涨的前提下,6月份还突然出现反季暴涨。中药材天地网编制的综合200指数在6月份单月环比上涨了8.93%,单月涨幅接近历史最高纪录。



“这波涨幅很诡异,我们都吓傻了,不敢进货了。”在河北安国中药材交易市场从事药材批发20余年的药材商王浩(化名)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前段时间行情一天一个价,身边无论是做美甲的还是做投资的都进来买一些囤着,有人在一周内就赚了几万元。


 


“真正做药材批发很久的我们遇到这种行情反而不敢大举进货,也没挣到钱。”王浩认为,大量资金入市,推动此番价格反季暴涨行情。



“这波上涨主要是在涨预期,相当于利好提前释放,市场在押注中医药市场足够庞大,而供应会逐步萎缩,至于后势会如何演变还需要观察库存消耗进度和供给匹配速度。”已从业几十年的中医药人士周伟(化名)告诉记者,中药材是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此前任何一次上涨行情都有社会资本或产业资金参与。据其观察,这些新进资金的利润大多遵循二八原则,最后赚钱的可能只占20%。



与部分经销商认为本轮涨价主要由外行资金入市不同,药农李满(化名)认为此轮涨价主要是药企大量收购引起的。“中药材大部分去处是饮片厂和药企,疫情过后市场对中成药需求较大叠加集采中标需大量供货,药企会预防原料涨价而大量收购,甚至有些还没产新的地块就已经被提前点走。”李满认为,下游需求增加、短期供给失衡是这轮药材涨价的根本原因。



综合来看,绝大部分业内人士都认为短期的价格异常主要是资金入市,目的就是炒作药材短缺、价格上涨。那么,大量资金入市炒作的药材市场供需失衡,到底存不存在?



不久前,江苏、广东等省份的医药行业协会相继发布了《关于中药材价格异常增长的情况报告》,报告直言“现在并不是药材没有货,只是都在冷库”、“炒作中药的资金正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市场”。



记者在走访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冷库库存都处于满仓状态,并且当地还在扩建冷库,冷库租金近期也涨幅明显。这就意味着,市场上的中药材并非无货,而是惜售情绪浓烈,导致进入流通环节的药材明显减少,造成市场缺货的假象。



“其实市场上是有货的,库存还够。”刘辉(化名)从事丹皮采购工作近5年,恰好经历了丹皮价格上蹿下跳的过程,在他看来,目前的供需关系还远没有到供不应求的地步。



“从近十几年牡丹的价格变化及种植情况来看,前期扩种的货源可能被大量囤积了起来,虽然这两年减产,但满足短期需求应该不成问题。这轮行情来得太急,低价减产是内在逻辑,但难免有资金在推波助澜。” 刘辉说。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慢性咽炎 食疗有方

上一篇:

中药企业半年报业绩预喜,中药配方颗粒备受机构推崇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