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太极办公园区效果图。图/企业供图
随着多项利好政策的频频出台,中医药发展正迎来最好的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月25日举行的2023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也吹响了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号角。
市场层面,以A股75家中药上市公司为例,2022年仅1/3的企业总市值突破百亿元。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仍是中药现代化过程中亟待破解的共性课题。在与国药集团央地国企混改,由太极集团而来的国药太极,也在谋划着发展新格局。国药太极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三年内完成数字化转型,通过系统性、全链条构建中药材资源优势,用数据驱动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
用数据赋能业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27日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筑包括中药大健康在内的产业竞争新优势。国药太极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计划三年内完成数字化转型。
具体来说,在战略层面,国药太极将用数字手段驱动市场,板块连通,规范治理,内外反馈,打造一个数据驱动各板块、整合协同、有机一体的国药太极。中间层面,公司将在各业务场景实现业务价值,包括内部组织的商业、工业、生产、科研和种植业务板块,以及外部市场。技术层面,国药太极会结合管理赋能,数据治理和技术系统建立一朵太极云,支撑国药太极的规范治理。
对于数字化太极的内涵,国药太极相关负责人阐释,“外部为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产业链数字化贯通;内部为阴,以管理提升为目的,统筹一体,高效运行。通过内外结合,阴阳互动,用数据打通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任督二脉’,完成由业务到数据,由数据到业务的完整阴阳循环,实现战略引领,数据驱动,具有明显太极辨识度的数字化转型模式。”
当前,数字化正在重塑整个中医药产业链供应链。新时代,国药太极的战略定位是建成“中药老字号+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的中药行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如工业板块终端数字化、数据驱动的产品与营销;生产板块产能优化、智能制造、产销打通;商业板块的数字会员、数字赋能平台;种植和科研板块的全产业数据追踪体系,和AI医药机理和评估初探。国药太极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数据等新科技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如集团已构建数据驱动的产能规划体系,通过销售指标、季节波动指标及库存周转指标等系列数据,同时基于单品毛利与销售变化,打造一套实时跟踪与优化产业规划的顶层设计体系,实现降本增效。”
业务层面,国药太极不仅有工业板块,同时还有医疗终端、商业分销、直营零售等商业板块,占到集团总营收额的近半数。“国药太极希望能形成一个中医药全产业链的产业大脑,带动包括上游的种植业、生产环节及下游商业终端的共同发展。”国药太极副总经理陈康称,数字化太极就要用数据来驱动内部组织和外部市场不断地迭代升级,更重要的是用数据来赋能业务,用数字化来赋能世界一流中药产业。
全链式引领产业升级
加入国药集团后,央地国企重组的驱动效应也将持续显现,利于国药太极突破发展瓶颈。具体来说,既在中药业务板块与国药集团形成产业链上的优势互补,成为国药集团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战略增长点;又能在资金投入、管理经验等方面借助国药集团增强发展活力,提升经营效率。《国药太极“十四五”战略规划概要(2021-2025年)》也明确,在基础管理稳步提升的前提下,注重源头把控、生产智能和科研发力等目标,打造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跨区域、数字化、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正源出新、不断契合“做世界一流的中药企业”这一美好愿景。
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化,除数字赋能外,促进产业振兴,一头连接产业,一头连接“三农”。一粒种子、一味草药,还关联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品种经营、产业化发展,掌控中药材资源,都是我们晋级的抓手。”陈康称,补链强链,增强源头把控力是关键。集团提出了打造“1+3+N”战略优势。其中包括深化双基地建设,从战略高度统筹基地建设,保障长期供应;新建四川巴中、云南华坪等5个新加工中心,提升加工规模和能力;加大药材趁鲜加工的产业布局;此外,公司还将以中药饮片为试点,推动GAP、GMP、GSP和追溯平台搭建,实现中药材种植与中药饮片生产追溯平台对接,增厚产业链竞争力。
目前,国药太极正在开展规模经营做大5个千吨级大品种,如确保完成1500吨半夏经营规模。实施全商品规格分级加工,增强与内部工业单位协同,全链贯通;而苍术、茯苓和板蓝根也有千吨级规模,全力满足内部原料需求,积极拓展外部销售等。
实现产业引领,分管中药资源的副总经理陈康给出了国药太极的具体路径,即“十四五”期间,大力建设药材种植基地“5230”工程(50个大品种,20万亩种植面积,30个加工中心),控制资源高地。如突破“大市场”“断尾计划”占先机:整合集团工商业中药材和饮片的需求,通过分级(趁鲜)加工提升竞争优势,突破集团外药材和饮片大市场的销售;对半夏、苍术、茯苓等大品种原装统货进行分级加工,高规格商品用于出口和饮片生产,实现高毛利,成为药材经营盈利的“首端”;一般统货用于工业投料,降低生产成本,作为药材经营保底的“尾端”。在同等条件下,集中采购断掉外部经营单位向集团销售工业投料统货渠道,通过分级加工优势抢占外部市场份额,做强大品种药材经营。同时,以二产带动一产,联动三产,实现全产业融合发展。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