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件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冲锋号,其中提到,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有人大代表认为,道地中药材种苗既是中医药产业增产提质的重要因素,也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
“科技兴农,种子先行。”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表示,中药材种植存在中药种苗混乱、中药标准化种植基地缺乏、中药种植水平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李楚源建议,构建“时尚中药乡村振兴联盟”,通过中药材产地政府搭台、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当地企业落实配合的方式,实现中药材优良品种有效保育的同时,带动药材产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种质技术创新迫在眉睫
建议建立国家级药用植物种植资源库
“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强调了我国种源安全和种业振兴问题。
目前,与我国其他常见的农作物相比,中药材品种选育工作还处在相对无序的状态。我国专门从事中药材种子经营机构的数量是远远不足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现多为农户自留种,缺乏相应的制种技术及程序。
据了解,截至2020年10月,具有中药材种子种苗经营资质的企业仅有149家,且全国仅登记种类为中药材种子的经营企业仅有39家。
“道地性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能有效规范中药材的种植,并通过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和辐射带动,保障道地药材的质量,促进农户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李楚源建议,由政府牵头,联合企业和高校,依据道地药材的分布特点,分区域建立国家级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并以此为产业源头逐步形成当地系统的中药材种植产业链,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的应用及产业化,带动农户增收。
据了解,广药集团在岭南中医药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已作出有益探索。广药集团旗下采芝林药业以岭南特色品种、核心品种及资源短缺品种为中心,立足粤中、粤北及广西三大种子种苗繁育产业化基地,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技术研究,已逐步建成广药集团特色南药种子种苗产业化繁育基地,完善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体系,推广中药材种子种苗的选育和规范工作。
其中,采芝林粤西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种类涵盖猴耳环、黑老虎、沉香、千斤拔等南药重点难繁育品种,为南药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种源保障。
建立扶持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
推动种子种苗生产标准化规范化
“在安徽省的中药材种植区,桔梗、黄蜂等地下根状作物,靠人工采收,1人一天仅能收获半亩,雇工费用人均一天高达100元,而一台采挖机一天可收获十几亩地,每亩收费平均在120元。”李楚源调研发现,中药材种植技术和生产水平落后,导致种质质量缺乏保障,同时,中药材繁育规程和生产标准多止步于团体标准的制订,缺乏相关地方标准及国标规范,导致中药材繁育技术和生产经营模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和改善,种植和生产技术缺乏有力的监管体系,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在农业领域,我国通过资质审核的各级种子质量检测机构已超过300家,但是专业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机构尚属空白。”李楚源表示。
为解决中药材种植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李楚源建议,制定和完善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标准体系,系统深入地研制符合生产实际的切实可行的专业化种子种苗质量标准,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有“标”可依,有“法”可靠。
“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全产业链优势和品牌影响力,能够在这里面有效发挥带动作用。”李楚源建议,以中药材产地区域优势为依据,建立国家鼓励和保护性政策设定中药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标准,以龙头企业做示范,联合地方、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带动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促使道地药材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作为全国最大中成药生产基地,广药集团在因地制宜打造中成药规范化种植基地上,也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李楚源表示。近年来,广药集团针对淫羊藿、板蓝根、北柴胡等重点中药材,在全国建设了69个GAP中药规范化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全方位提高中药材基地建设水平,促进农户增加收入。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