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 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强化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监管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
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以来,贵州、安徽、四川等地先后下发政策,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神州细胞海内外商务合作负责人来延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出台的政策对中药质量、流通等环节的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利于杜绝中医药饮片等基础原材料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现象,更好保障药品的后期疗效。”
作为中药上市公司,信邦制药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措施》加强源头管理和全链条管理,系列措施涵盖中药质量监管各重点环节,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
强化中药质检环节监管
《措施》提出,逐步建立并完善中药生产区域化风险研判机制,针对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环节,持续加强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和中成药监督检查,有序开展中药材延伸检查。此外,进一步规范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和中成药流通经营秩序,强化使用环节质量监管。
中药上市后管理同样备受重视。《措施》强调,根据产品特点制定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主动开展上市后研究和上市后评价。根据评估结果,依法采取修订药品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召回药品、主动申请注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等措施。
“监管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中医药创新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全球化的进程。”北京市知识产权库专家、投资人董新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措施》的出台将促进中药材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打开中药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格局,推动中医药进一步规范化、集聚化、自动化、智能化、国际化,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药上市公司严把“质量关”
《措施》将中医药质检、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列为重点。董新蕊向记者表示:“当前中医药行业面临药材种植不规范、难以标准化,中药创新乏力、中医药专家匮乏、流通环节监管不够完善,以及临床试验欠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和瓶颈。”
“中药种植端存在利益导向问题,为了使种植的药材产量更高、卖相更好,存在滥用农药、抢种抢收、粗制滥造等问题,导致中医药原材料质量严重下降。”信邦制药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同时,中药种植端也存在盲目跨区域引种扩种,导致来源混乱,药材出现质量问题。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