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实时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全球“脱钩”潮下,中药凭啥能逆风破局?科学中药或成关键!

2025-04-11 11:491040

 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美国最大的战略对手,通过极限施压、经济脱钩和全球产业链重塑等手段对中国进行系统性围堵,甚至史无前例、肆无忌惮对中国加征多轮关税至125%!在此背景下,中国中药产业也面临着一场悄无声息的 “外部封锁”:药典不通、标准难认、审评不接轨…… 国际市场上对中医药的误解与壁垒层层叠加。

 

 

(本图由DALL·E“OpenAI 的图像生成模型”协助创作)

 

       然而,危机之中往往蕴含着突破口。国家推出以 3.1 类创新中药为代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 “科学中药” 审评通道,首次将中药纳入全球创新药体系,重塑其在国际医药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与此同时,日本津村、Kracie 等汉方药巨头正在悄然 “逆向看中国”。一方面,日本本土药材资源萎缩;另一方面,中国在科研能力、市场潜力和政策红利上具有结构性优势,这使得日本药企试图通过合作进入中国,反向借力走向世界。

 

       这并非中药首次借力外资破局。回顾历史,在中药遭遇外部封锁时,总能出现中外合作的 “窗口期”:从李嘉诚的和黄中药,到津村制药,再到 GSK 的天然药物项目…… 这类合作不仅推动了中药 “走出去”,也倒逼整个行业的现代化转型。如今,科学中药或许正是打开下一轮全球合作的 “升级杠杆”。

一、回顾:三次典型“中药破局合作”

1.李嘉诚与“和黄中药”:资本+标准的现代中药先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尚未加入 WTO,医药行业在标准、管理和国际话语权方面处于边缘化地位,且面临市场化改革压力,急需与国际标准接轨。此时,李嘉诚旗下的 “和记黄埔” 投资创立和黄中药。该公司不仅引入了资本,还带来了现代制药理念和国际品牌思维,推出 “麝香保心丸” 等中成药产品,率先建立起从原料、工艺到市场一体化的现代中药企业样本,成为中药走向国际的早期探索者。

2.日本津村:从颗粒剂标准到中药制剂现代化的深度合作

       上世纪 90 年代,冷战结束后中日关系缓和。津村制药看重中国的药材资源和市场潜力,而中国也需要引入精细化生产管理经验。津村制药来华设厂,带来了 GMP 标准、颗粒剂技术和提取工艺,更带来了一种精细化、可量化、机制导向的中药制药理念。其与中国本土药企的合资合作,助推中药从汤剂走向颗粒化,间接促成了国家在配方颗粒领域的一系列标准建设,是推动中药剂型升级的重要节点。

3. GSK与中药研发:“绿色新药”战略背后的合作困境与启示

       进入 21 世纪,葛兰素史克、诺华等跨国药企纷纷与中国研究机构合作,试图从中药复方中筛选有效组分,打造 “天然药物 + 中药成分” 的国际化新药。虽然多数项目未能进入后期临床阶段,但却带来了 “组方成分基础研究”“中药安全性评价机制” 等一整套现代研发方法,为中药研发体系打下了科学基础。

二、历史启示:为何外资总在“中药困局”时介入合作?

1.中药资源与理论体系不可替代

       中医药是一个集资源、理论和临床经验于一体的系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传承性。外资难以独立 “复制” 中医药体系,只能通过合作实现价值获取与产品孵化。

2.本地化壁垒倒逼合作路径

       即便外资具备技术与资本优势,但在政策、知识产权、药品注册等领域仍面临多重障碍。与中国企业合作,既可以共享政策通道,也能获得 “用药逻辑、消费偏好、文化信任” 等隐性优势。

3.天然药物重回全球战略

       随着全球新药研发成本不断攀升,天然药物与复杂植物药组合成为跨国药企的新增长点。而中药的复方组合和长周期临床经验,恰好实现了 “创新与安全” 的完美平衡。

三、当下趋势:科学中药成为中外合作的“新杠杆”

1.科学中药的制度突破

       以 3.1 类创新中药为代表的科学中药,是中国首次将中医药纳入全球新药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它要求中药必须具备明确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临床证据和质量可控性,享有创新药待遇和专利保护。这不仅是国内的审批通道,更是中国主动融入全球药品监管标准的重要信号。

 

2.津村、Kracie等汉方巨头“逆向看中国”

       过去 10 年,多个日本汉方药企业频繁在中国设点、洽谈合作,意图深度参与中国中药研发、标准制定、市场运营等环节。背后的逻辑包括:日本本土药材资源萎缩,对中国原料的依赖度增加;日本 OTC 市场增速放缓,期望开拓新兴消费市场;看好中国中药政策红利与研发机制的系统升级。

3. 合作的重点方向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整理)

四、为什么说“破局式合作”正当其时?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五、荃豆数科:科学中药产业链新范式

在这一轮中药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合作热潮中,以 “荃豆数科” 为代表的新兴中药科技企业走在了前列。该公司围绕中药 DQC 全面数字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涵盖研发、制造、追溯、销售全链条的科学中药平台,已与多家国内外药企探讨合作。其筹备中的数字工厂、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还使中药产品更具国际通行力,是科学中药转型的技术与产业支点。

结语:科学中药,是桥梁,不是终点

回顾历史,每当中药处于 “被误解、被边缘” 的压力之中,总有一批先行者通过资本、技术、制度与文化搭建合作的桥梁。如今,科学中药不仅是政策红利的延伸,更是中药打破 “神秘感” 与 “非科学” 标签的制度创新。

如果说过去的中外合作是 “外资试水中药”,那么如今的趋势是:“以中国为中心,中药带动全球传统药的再崛起”。这不仅是一次产业机会,更是一次文明对话。若你所在企业也在考虑国际合作、标准共建或数字中药出海,我可进一步为你梳理潜在国家、适配伙伴与最佳切入点。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
慢性咽炎 食疗有方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症状易反复,且不易治愈,药物只是辅助治疗手段,主要还得通过自我保养的方法来改善症状。在此,介绍一

0评论2025-05-0897

慢性咽炎 食疗有方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症状易反复,且不易治愈,药物只是辅助治疗手段,主要还得通过自我保养的方法来改善症状。在此,介绍一

0评论2025-05-0873

巧用药膳辅助治疗慢性咳嗽
一、慢性咳嗽的中医分型与食疗原则慢性咳嗽多由外感未愈或脏腑失调引起,中医分为风寒型、风热型、肺阴虚型、痰湿型等。食疗需遵

0评论2025-05-08115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