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实时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服用中药有讲究,医生说的“忌口”,到底怎么“忌”?

2025-03-24 20:464090

您有过被一碗碗棕黑苦涩的药汤支配的恐惧吗?

中药这种东西,总是要让人本着“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原则忍着反胃喝下去,而且常常一喝还是十天半月起步……

现代化社会追求快捷,方便,舒适,和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特点可以说是背道而驰,奇怪的是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药的信赖。

但是,中药同西药一样,要想发挥最大的疗效,除了正确的辩证施治后,服用中药的三大讲究也不可不知,今天就来和大家讲一下祖宗传下来的中药服用三大“讲究”!

饮食有讲究

服用中药是非常讲究忌口的,也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医学科学和医疗实践也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对于忌口,很多人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忌口=不能吃发物=不能吃荤。

其实忌口并非禁忌所有的荤食。盲目忌口,只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疗效。最最主要的是要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不易消化的也要尽量少吃,饮食以清淡为主,减少肠胃负担利于对药物的吸收。

常说食物有寒性热性之分,这食物的性味和所吃的中药有矛盾也应该忌口。

临床上的用药忌口

食物吃下去对疾病有不良影响的,也应该要注意忌口。这与现代医学所说肾炎、浮肿病忌盐,肝病忌脂肪,血管病忌高脂肪,尿毒症忌高蛋白,胃肠疾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等同样都是已经被验证过的食忌指导原则。

中医有着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体也是一个小天地,用药忌口不仅要辩证,同时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特点的不同和个人的体质而忌口。

这套理论日常养生也可以使用,有些人在吃药的时候十分听话什么不该吃一口都不吃,可一直等到药停了,又重新放开吃了。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与其说中药需要忌口,不如说是生活需要忌口,你的身体体质需要忌口。所以,忌口不能只在吃药的时候讲究,而是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有节。

春季多湿

少吃寒湿的食物

夏季暑热

少吃辛热煎炒的食物

秋季干燥

少吃伤津香燥的食物

冬季寒冷

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

脾肾虚弱

忌生冷粘滑

脾胃虚弱

忌辛辣香燥

壮热

忌肥肉、糖、咸

阴虚火旺

忌辛热香燥

阴霾

忌寒湿

湿重

忌油腻

虽然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但忌口也不能绝对化,特别是对于慢性病人来说,若长时间忌口,禁食的种类又多,则不能保持人体正常所需营养的摄入,反而降低了抵抗力。

因此,在医师指导下,还是可以适当食用增加营养的食物的。

时辰有讲究

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中药能否奏效,除了是否对症外,还得讲究服药的时间。

很多现代中成药的说明书上会明确建议是在早晨吃还是晚上吃,饭前吃还是饭后吃。那么中药汤剂或传统中成药应该在什么时间吃呢?下表可以对照着看一下:

服用的时辰讲究还是比较多的,一张表可能概括不全,比如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等急救药和解表药需要尽早吃;治妇女经血病的应在月经来潮前5-7天服药,涩精止遗药应在晚间服用1次。

服中药的时间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虽然给大家介绍了这么多,但还是建议规范就医,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服药。

温度也有讲究

传统中医理论中,对于服用中药的温度方面的要求其实和对服药时间的要求同样讲究。

很多人吃饭习惯“趁热”,喝中药时也是如此。正确的服药温度并不是“趁热”,而是“温服”。

即药煎好后要在常温下晾至40℃上下时再喝。常见的中成药也应该用温开水送服。只有治疗感冒的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不过,中医师也提醒,“热服”也不是说越热越好,而是适当热一些就可以。

还有些中药则需要凉一些喝药比较好,比如止吐、解毒、清热的中药,为了减少刺激,服用的温度比“温服”应适当凉一些。

另外,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川芎茶调散”,喝时要以清茶调下,作为药引,以最大限度发挥药效。

如平时有喝茶习惯,最好在服药2-3小时后再少量喝,可以选择喝一些绿茶。

很多时候看病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能解决的,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因人制宜”,相比西医,中医的这个特点更加突出。大家在看中医时,不妨问一问医生,吃了药什么要忌口、什么时间、什么温度喝最合适。

人生在世,有些事你不必太讲究,但健康这事你一定得讲究。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
慢性咽炎 食疗有方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症状易反复,且不易治愈,药物只是辅助治疗手段,主要还得通过自我保养的方法来改善症状。在此,介绍一

0评论2025-05-08103

慢性咽炎 食疗有方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症状易反复,且不易治愈,药物只是辅助治疗手段,主要还得通过自我保养的方法来改善症状。在此,介绍一

0评论2025-05-0877

巧用药膳辅助治疗慢性咳嗽
一、慢性咳嗽的中医分型与食疗原则慢性咳嗽多由外感未愈或脏腑失调引起,中医分为风寒型、风热型、肺阴虚型、痰湿型等。食疗需遵

0评论2025-05-08119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