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一路飙涨的中药材价格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高昂的原材料成本使众多中成药企业苦不堪言,成为影响中药企业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过,从第三季度开始,中药材价格开始出现持续回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9月以来开始突破年初点位并持续下跌至今。但从历史数据来看,综合200指数仍高于2023年之前的水平,处于历史高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中药材天地网数据发现,上半年,白术、猫爪草、冬瓜子、辛夷、朱砂等多种药材价格涨幅翻倍,中药材价格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教授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价格上涨原因较为复杂,包括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导致需求上升、农业劳动力流失和种植成本上升、资源匹配失衡,以及资本炒作和天气变化等。
中药材价格波动会影响中医药行业全产业链,邓勇分析称,对上游中草药种植企业而言,价格上涨可能会增加中草药种植企业的收入,但同时也会面临种植成本上升的挑战;而对产业链下游的中成药企业而言,价格上涨导致中成药产品成本上涨,毛利率下降。
面对中药材价格上涨,片仔癀、同仁堂等企业在半年报指出,中药材价格上涨使公司原材料供应面临挑战,公司将持续关注原材料市场动态,及时研判采购计划。同时,也有如以岭药业、盘龙药业、吉林敖东等中成药企业,采取加快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等措施向产业链上游拓展,应对中药材价格上涨。
图片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多种中药材价格翻倍
2024年上半年中药材价格暴涨的话题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中药材天地网数据发现,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从2022年12月初开始一路飞涨,从不到2700点迅速涨至2023年6月的3500点以上。后该指数在2023年11月开始下降后,但进入2024年又一路向上回涨,在2024年7月初达到峰值,已超过3500点。7月以后,中药材价格持续回落,但仍处于3000点以上的高位,远高于2022年之前的水平。
根据中药材天地网数据,6月末,在安国、亳州、玉林、荷花池四大市场中,几种规格的白术近期价格在140.00到180.00元每公斤之间,年涨幅在133.33%到258.97%之间。除白术外,小众药材猫爪草在短短10个月内价格飙升也受到关注,6月末,猫爪草在四大市场的价格在430.00元至550.00元每公斤之间,年涨幅在86.96%到155.81%之间。
此外,与以往中药材传统品规出现涨价不同,今年香辛料品类也在涨价,胡椒成为新一轮涨价“明星”。查阅中药材天地网数据,6月末,不同规格的胡椒在四大市场的价格在47.00元每公斤到68.00元每公斤之间,年涨幅在53.49%到94.44%之间。
整体而言,根据国家发改委授权发布的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网显示,以年为单位分析,其中冬瓜子、辛夷、朱砂、白术、小通草、通草、栀子、猫爪草为涨幅度最大的八个品种,年涨幅在127.27%~202.88%之间。
中药材价格缘何暴涨?邓勇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中药材近期价格上涨原因较为复杂,首先,是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中医药尤其是中成药原料的消费增加,导致对中药材的需求上升;其次,是农业劳动力流失和种植成本上升,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导致种植成本逐年上涨,影响了中药材的供应量和价格;第三,是资源匹配失衡,中药材生产和价格屡屡失衡的核心原因之一是资源匹配不平衡,导致生产端收益难以稳定;此外,除了需求增加和种植成本上升外,资本炒作和天气变化等也是影响中药材供应量及价格的重要因素。
对于今年罕见出现的香辛料品类价格上涨,也有相关市场人士认为,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参差提供了一定涨幅空间,由此吸引了投资者炒价的目光,资金热炒是背后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市场需求其实并未有太大改变,当前市场中的胡椒价格也颇为混乱。
原材料供应面临挑战
中药材的价格波动影响波及中医药行业全产业链。
邓勇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价格上涨可能会增加中草药种植企业的收入,但同时也将面临种植成本上升的挑战,而对于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中成药企业,中药材价格上涨导致中成药产品成本上涨,毛利率下降。
在产业链上游,中药材价格的上涨,使一些拥有中药材种植和中药饮片业务的企业业绩有所提升。例如,康美药业在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8.74亿元,同比上升9.6%,归母净利润501.55万元,同比上升103.39%。并实现扭亏。中药板块是康美药业的核心支柱板块,主要业务为中药饮片与智慧药房、配方颗粒、中药材种植、中成药,2024年上半年,其中药板块营收规模同比增长预计超过20%,同时毛利率也有所提升。
受此影响的还有佐力药业,其在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45亿元,同比增长39.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1亿元,同比增长46.93%。佐力药业在半年报中指出,二季度中药净制饮片在医院互联网端销售大幅增加,中药饮片系列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7.11%。
在利好部分中药种植企业的同时,对于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中成药企业,有市场观点指出,在集采降价的背景下,中成药生产厂家开始承受中药材涨价压力,将面临成本上涨和毛利率下降。在2024年半年报中,多个中成药企业指出中药材价格上涨对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如片仔癀在半年报中指出,由于中药材供给受到供需变化、产地减产及药材标准提升导致的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部分中药材的价格维持高价位,对公司原材料的供给造成了极大的挑战,未来将进一步对系列产品的成本造成上升压力。
同仁堂也在半年报中表示,受种植环境、气候变化、环保政策及检测标准提升等多种因素影响,中药材、中药饮片供应量及供应价格波动频繁,对企业运营成本产生较大影响。
面对随着而来的原材料成本压力,部分中成药企业做出回应,采取相关措施应对中药材价格上涨。如佛慈制药于今年3月发布公告称,鉴于原材料以及生产成本上涨等原因,经研究决定,自3月11日起对主营中成药产品的出厂价进行调整,平均提价幅度为9%。
除直接调整价格外,也有多家中成药企业对采购方式进行调整。如片仔癀表示,公司将持续关注原材料市场动态,掌握价格趋势,采取多元化采购方式,与多个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合理控制成本,寻求产地基地合作。同仁堂也称,公司密切关注中药材价格波动,根据生产需求、大宗需求、药材走势,及时研判采购计划,合理控制成本,做实战略储备;同时,建立规范化的药材采购和管控机制,有效应对原料价格波动及原料质量管控风险。
达仁堂方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中药材价格的上涨对达仁堂运营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同时,达仁堂采用一套组合拳应对中药材价格上涨,公司注重原料质量,在道地产区建立种植基地,成本相对稳定;同时,针对资源紧缺型原料,采用战略储备制度,提前布局;并组建专业团队结合国内专业信息网站,预判市场行情。
与此同时,为从源头保证原材料供应、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并把握中药材质量,也有部分中成药企业布局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等措施,向产业链上游拓展。以岭药业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记者表示,公司以自建、共建、联建等多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60多个中药材种养殖基地,总面积数十万亩,涉及40余个中药材大品种。未来,公司将持续布局中药材基地建设,完善产业链布局。
盘龙药业也在互动平台中表示,公司注重药源基地建设,投入乡村中药产业种植链,在宝鸡市将由重楼、盘龙七、扣子七、竹根七、白毛七、九节梨、铁棒锤、七里香、羊角七等秦岭道地稀缺药材基地5000余亩,以满足公司主导品种生产原料药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