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的召开,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8月31日,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敬杰在会后表示,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要在“中医药+”产业融合上多做文章,促进中医药产业跨界延伸。
作为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贵州药用植物种类丰富,数量居全国前列。张敬杰认为,依托地理和资源优势,以中医药文化为“药引子”,坚持企业带动、文旅带动、市场带动,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提速,是“贵药”品牌打造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颁布《贵州省中医药条例》,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贯彻落实《贵州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推动13个省级部门出台配套政策措施,9个市(州)制定出台本地区中医药产业攻坚行动计划。
“把握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契机,也是将中医药产业打造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在张敬杰看来,这有利于不断提升我省中药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医药新型医疗服务方面,人工智能赋能已经成为行业发展方向。在《“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就提到加快中医药关键数字技术攻关。
“在这种背景下,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赋能,中医药产业也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张敬杰介绍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名医名方转化为院内制剂,再将院内制剂转化为中药新药。另外,还可建立健全和提升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质量控制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水平,推动中药产品的创新研发。“可以说是,在中药研究、中医临床、中医教育等方面都可加入数智应用,全方位地为贵州中医药事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