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实时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速收转!全国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发布→

2024-01-08 12:49460

 

全国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

儿童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学“感冒”、“咳嗽”及“肺炎喘嗽”等范畴。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医药防治,发挥中医药预防、治疗与康复特色优势,结合本轮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病的临床特点,制定本方案,供临床参考使用。

第一部分 预防方案

一、一般预防

避寒保暖,适时增添衣物,切忌汗出当风;合理饮食,宜清淡,忌油腻,保证充足营养;作息规律,适当活动,减少聚集,勤开窗通风换气。

二、食疗预防

针对儿童不同体质,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药食同源的中药辅助预防。对于平素易于食积,有口气,腹部胀满,大便酸臭或便秘,或夹有食物残渣的食滞质儿童,可以食用山楂、麦芽、陈皮、莱菔子等消食导滞;对于体型偏胖,不喜活动,汗多而黏,大便不易成型的痰湿质儿童,可以食用陈皮、茯苓、生薏苡仁、赤小豆等化痰利湿;对于平素容易感冒,面色萎黄,自汗便溏的气虚质儿童,可以食用黄芪、党参、山药、大枣等健脾补气;对于形体偏瘦、急躁易怒、手脚心热、盗汗便干的阴虚质儿童,可以食用西洋参、玉竹、石斛、百合等养阴生津。

注:食疗预防时间建议 3~5 天。

三、中医特色疗法预防

(一)小儿推拿

适应体质:气虚质、痰湿质、食滞质。

推荐穴位:腹、足三里、脊柱等。

功效:调和脏腑、健脾和胃。

操作方法:摩腹 100~300 次,揉足三里 30~50 次,捏脊 5~7 遍。大便干加清肺经、清大肠经;脘腹胀满加揉板门;汗多加补脾经。

(二)中药足浴

适应体质:气虚质、痰湿质。

推荐药物:黄芪、炒白术、炒苍术、防风、白芷、石菖蒲、藿香、桂枝、陈皮等。

功效:补气固表,芳香化湿。

操作方法:加水适量浸泡 30 分钟,煎煮,大火烧开 10 分钟转中小火 30 分钟取汤 2000 毫升,置于专用足浴盆内,加凉水调节温度为 37℃~40℃,患儿取坐位,双足浸泡药液中,药液以浸泡过足踝为度,每次浴足 15~30 分钟,每日 1 次,以头身微微发汗为度。可根据地域不同选取不同功效的药物进行预防。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穴位贴敷、香佩疗法、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疗法调理体质,未病先防。

第二部分 治疗方案

一、病因病机

病因分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外因责之于风、寒及热邪等,内因责之于肺脾气虚、卫外不固。病位主要在肺。主要病机为外邪侵袭、肺失宣肃。肺外合皮毛,邪气外袭,则成邪犯肺卫证。外邪入里,成风热(寒)郁肺证或外寒内热证。痰热互结,热壅血瘀,热重蕴毒,成痰热(毒)闭肺证或痰瘀闭肺证。病程迁延,耗气伤阴,而见阴虚肺热、肺脾气虚等热病后期诸证。

二、治则治法

初期、极期祛邪为主,恢复期以扶正为要。据证选用辛温发汗、辛凉解表、清热宣肺、化痰止咳、通腑泄热及益气养阴之法。据地域及季节不同,可因时因地治宜。

三、分期论治

(一)初期

1.风寒束表证

症见:发热或未发热,恶寒重,无汗,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口淡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咽不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发汗。

推荐方药:葛根汤、麻黄汤或荆防败毒散。葛根汤常用药:葛根 12g,炙麻黄 6g,桂枝 6g,生姜 9g,炒白芍 6g,大枣 9g,炙甘草 6g。

加减:咳嗽重者加前胡、清半夏;痰多者加陈皮、清半夏;烦躁者加生石膏。

若出现气急鼻煽等风寒郁肺证,可予华盖散。

常用中成药:三拗片、感冒清热颗粒等。

2.外寒内热证

症见:高热,恶寒重,无汗,流清涕,头痛,身痛,或咽痛,咳喘,烦躁,口渴,纳差,心下疼,呕吐,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浮紧或沉弦,指纹浮红或紫滞。

治法:解表清里。

推荐方药:葛根汤合大柴胡汤或大青龙汤。葛根汤合大柴胡汤常用药:葛根 12g,炙麻黄 6g,桂枝 6g,生姜 6~15g,炙甘草 6g,炒白芍 6g,大枣 9g,柴胡 12g,黄芩 9g,半夏6g,枳实 6g,生大黄 3g。

加减:便溏者去生大黄;热重者加生石膏。

常用中成药:杏贝止咳颗粒、防风通圣丸等。

3.风热袭表证

症见: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咽痛,流黄涕,咳嗽,咽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治法:辛凉解表。

推荐方药:银翘散或桑菊饮。银翘散常用药:金银花 9g,连翘 9g,竹叶 9g,荆芥 6g,淡豆豉 6g,芦根 9g,薄荷 6g,桔梗 6g,牛蒡子 9g,甘草 6g。

加减:咽喉红肿疼痛者加僵蚕、玄参;高热加生石膏、栀子;咳甚痰黄加浙贝母。

若出现咳嗽气急,鼻翼煽动等风热闭肺证,可予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常用中成药:热炎宁合剂、连花清瘟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清宣止咳颗粒、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宝泰康颗粒、芩香清解口服液等。挟积滞者,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二)极期

1.痰热壅肺证

症见:高热,咳嗽喘促,喉间痰鸣,痰稠色黄,鼻翼煽动,面赤唇红,口干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涤痰,泻肺止咳。

推荐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常用药:炙麻黄 6g,苦杏仁 9g,生石膏 15~30g,全瓜蒌 10g,黄连 3g,清半夏6g,葶苈子 10g,大枣 6g,甘草 6g。

加减:口干渴者加天花粉;痰黏稠者加川贝母;便秘、呕吐者加生大黄、竹茹。

若出现烦躁,壮热难退,鼻孔干燥,涕泪俱无,为热甚蕴毒之热毒闭肺证,可合黄连解毒汤;若出现咳嗽阵阵,目红面赤,兼见肝火犯肺证,可合黛蛤散。

常用中成药:金振口服液、小儿宣肺止咳颗粒等。

2.痰瘀闭肺证

症见:高热不退,咳声剧烈,或咳血,鼻翼煽动,胸高胁满,张口抬肩,或口唇发绀,烦躁不宁,胸痛,便秘,呕吐,心下疼,舌质暗红有瘀点瘀斑,舌苔黄厚腻,脉弦涩,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化瘀,开肺通腑。

推荐方药:千金苇茎汤、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常用药:芦根 15g,薏苡仁 9g,冬瓜仁 15g,桃仁 9g,柴胡 9~15g,黄芩 9g,赤白芍各 9g,清半夏 6g,生姜 6~15g,炒枳实 6g,大枣 9g,大黄 3g,桂枝 9~12g,茯苓 9g,丹皮 6g,甘草 6g。

加减:痰黏稠者加川贝母;热重者加生石膏;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者加安宫牛黄丸或小儿牛黄清心散。面白肢厥、呼吸不利可加独参汤或至宝丹鼻饲或灌肠。

常用中成药:连花清咳片、小儿肺热清颗粒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
慢性咽炎 食疗有方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症状易反复,且不易治愈,药物只是辅助治疗手段,主要还得通过自我保养的方法来改善症状。在此,介绍一

0评论2025-05-08113

慢性咽炎 食疗有方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症状易反复,且不易治愈,药物只是辅助治疗手段,主要还得通过自我保养的方法来改善症状。在此,介绍一

0评论2025-05-0888

巧用药膳辅助治疗慢性咳嗽
一、慢性咳嗽的中医分型与食疗原则慢性咳嗽多由外感未愈或脏腑失调引起,中医分为风寒型、风热型、肺阴虚型、痰湿型等。食疗需遵

0评论2025-05-08131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