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酱紫蛙 科普酱紫蛙
速记歌诀
稻芽性甘温,归经胃与脾。
消食能和中,腹胀口臭驱。
健脾能开胃,食少脾胃虚。
炒芽偏消食,用于食不饥。
焦芽化积滞,消食更给力。
功能主治
稻芽
◈ 消食和中 → 食积不消,腹胀口臭
◈ 健脾开胃 → 脾胃虚弱,不饥食少
炒稻芽
◈ 偏于消食 → 不饥食少
焦稻芽
◈ 善化积滞 → 积滞不消
来源采收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将稻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1cm时,干燥。
性味归经
甘,温。
归脾、胃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30g;或入丸、散。
附注
既往有些地区习惯将稻芽称为谷芽。
《中国药典》将谷芽定为禾本科植物粟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将粟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待须根长至约6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谷芽具有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之功效。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鉴别用药
稻芽、麦芽均具消食和中、健胃之功,主治米面薯芋类食滞证及脾虚食少等。
但麦芽消食健胃力较强;而稻芽力较弱,故稻芽更宜于轻证,或病后脾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