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是中药材2023年的关键词。天地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康美中药材价格总指数均在2023年8月前后创下历史新高,中药材正在经历“几十年一遇”的涨价潮。即使经过几个月的回落,目前中药材整体价格仍然居于历史高位。
而在这波历史性的行情之前,中药材经历了长达数年的低价期。
中康云瓴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贾海彬在12月17日举行的中医药生态大会暨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同期举办的“2024中药材市场行情预测发布会”上指出:“截至2021年底,368种年消费量30吨以上的中药材,有168种低于‘地板价’运行,占比高达45.6%。直到今天,仍然有约10%的品种价格在成本以下。”
中药材行业以散户种植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对种植端的生产产生影响。甘肃陇萃源信息平台董事长赵志强在上述发布会上指出,长期看收益,短期看价值,这是中药材行业不变的价值体系,如果一个品种的收益超出了它的价值,那么就会被更大范围地生产种植,从而影响到整个行情。
史无前例的行情之后,中药材价格是会持续走高,还是会一路向下再次进入低价期?这是每个中药材行业的从业者都在焦急等待的答案。
谁推动了史无前例的涨价潮
2023年的中药材涨价潮并非毫无预兆。
从天地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走势来看,2020年后,中药材价格整体进入上升通道,到2023年左右更是出现了大幅增长,屡创新高,直至2023年8月到达峰值后才出现回落。
贾海彬指出,中药材价格出现普涨的首要原因是中药材消费的正向增长,这其中有疫情的原因,也有工业端中成药对原料的需求增长的原因。
中医药在过去3年的防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防疫措施调整后,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金银花、连翘、防风、广藿香、板蓝根等防疫类中药材价格出现了明显增长。
从百度指数看,中药材的关注热度高峰分别出现在2020年2月17日、2022年12月12日和2023年7月10日,2023年关注冬病夏治的人群翻倍增长,甘遂、延胡索、白芥子、透骨草等品种销售量在线上或线下阶段性上涨。
“这说明中医中药已经成为民众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使用中医药方法健康养生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贾海彬表示。
不过,薄弱的生产端却无法支撑增长的市场需求,导致供需失衡,从而引发价格普涨。这是本次涨价最主要的原因。
华东区域信息专家史美强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历来天气都深刻影响着中药材的生产。2022年贵州大旱,茯苓主产地几乎绝收。近3年连续的高温大旱,浅根系的品种如砂仁、佛手、草果、八角茴香、覆盆子、五味子也大幅减产。
中药材基地网的负责人封经纬此前则对时代财经指出,除了自然灾害以外,中药材涨价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产业结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