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继续飙涨,多品种年涨幅达50%-900%!往年夏季是中药材销售的淡季,但今年却明显淡季不淡。今年二季度开始,中药材便开启了反季暴涨,引发全国中药材行业内外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认为,中药材价格飙涨最大获利者是参与的游资和恶意囤货的中间商,影响最大的是需要用中药治病的患者。业界呼吁有关部门介入,整治资本市场炒作乱象。
中药材淡季市场整体行情依然上涨
中药材天地网反映市场整体行情的综合200价格指数显示,7月30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为3570.18点,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900点,上升幅度高达34.36%。而7月12日刚刚创下了3589.09的历史高点。
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官网监测数据,过去一个月,当归价格月涨50%,上半年累计涨300%;上半年党参价格累计上涨突破200%;酸枣仁从前年的约300元/公斤飙升至每公斤近千元,涨幅令人咋舌。据统计,目前有超过200个常规中药材品种的年涨幅超过50%,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100%,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过200%,鸡骨草等个别品种年涨幅甚至达到400%-900%。安国药市、亳州药市、荷花池药市、玉林药市价格走势一致。
然而,这很不正常。往年夏季,由于天气热、雨水多,储存和运输成本高,采购量减少,是中药材市场的淡季。今年夏季,中药材涨价的品种数量和幅度大幅增加,就连当归、天然牛黄、鹿角霜等国家基本用药品种核心原料的价格也出现了暴涨,可见中药材市场行情已接近失控,让产业始料未及。
据了解,2009-2011的两年左右时间,中药材价格指数曾发生过超过1500点的最大涨幅。业内观察人士指出,本轮行情爬升启动时间可追溯至2020年8月。一般中药材价格3年一个小周期,9年一个大周期,至今已接近3年的持续上扬,从中药材价格的上涨幅度和上涨周期来看,在有数据记载的中药材商品史上极为罕见。
热钱涌入被认为中药材价格疯涨主因
业内多方分析认为,中药材价格上涨,内因包括供应减少、需求增加、物价成本增加等因素,外因则有市场流通异常活跃、跟风购买和热钱的涌入。内因是诱因,外因是助推。
供应面上,部分中药材之前多年低价,农民弃栽,供应减少;受高温、干旱、大雨等灾害天气影响,部分中药材减产,导致供不应求;过往三年,消费降低和流通不畅阻挠了需求,影响了种植生产的积极性,如今供应不足。需求层面上,随着经济、消费复苏,一些中药材需求也有所回升,拉动行情,如以药食同源为代表的当归、党参、孜然等中药材。物价成本方面,人力等成本的增长也对中药材行情影响明显。外因包括市场流通异常活跃,跟风购买氛围强,也有部分企业根据经验战略采购,让中药材行情上涨。热钱的涌入,在中药材流通领域集聚,行情再次抬高。
而热钱的涌入被认为是中药材价格疯涨背后的最大“黑手”。江苏、广东以及亳州等地中药协会组织均指出:出于对中药价格上涨的预期,部分游资或经销商联手,恶意囤积药材,低进高出,使得中药价格出现异常的暴涨。
某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资本之所以盯上中药材市场,是因为中药材的盘子本身不大,炒作门槛较低,资本花小钱就能大幅抬高价格。他们囤积居奇,通常会选择产地相对集中且较为常用的一些中药材大量囤积,再低买高卖。到后期,进入中药材行业的资本过剩,部分价格长期处于平稳状态的品种和明显供大于求的品种也被他们选中,导致中药材价格全面上涨。也有一些大集团实力雄厚,直接垄断某些中药材货源,然后大肆炒作。举例来说,炒药者收购市场上成熟的当归压货,次年又直接从种植户手中高价收购当归幼苗,导致市场上旧当归被囤,又没了可流通的新当归,价格就会被持续推高。而由于囤积炒作,市面上中药材供不应求,又吸引更多的社会游资参与跟炒,进一步拉升了上涨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