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机遇新发展:医药底部+新冠物资
医药行业估值和持仓处于历史底部。医药行业 PT-TTM 仅 24.35 倍(2022.12.08 数据), 仅略高于过去 10 年最低估值 20.31 倍。公募基金对医药行业持仓比例自 2020 年以来 持续下降,还处于底部区间。从行业增速来看,随着新冠疫情政策调整后,医疗需求有望 逐步恢复正常增长;从估值来看,医保集采政策更加理性,近期公布的脊柱国家集采价格 降幅比市场预期好,压制估值的最大风险因素好转。整个医药行业处于业绩、估值、持仓 底部,投资价值凸显。
新冠防控政策调整。奥密克戎毒株传染力强但致病力弱,主要以上呼吸道症状感染为主, 引发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咽痛、咳嗽、腹泻为主。随着新十条政策发布,全国各地新冠防 控政策有较大调整。新冠感染人数上升,新冠防护产品采购需求增加。随着新冠防控政策调整,新冠感染人数 上升,居民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需求将会释放,对新冠防护产品采购需求增加。
2.创新产业链
2.1.创新药:国家全方位支持创新药,出海有望迎来新机遇
2.1.1.国家政策鼓励创新药和创新器械研发并加快上市
政策支持下创新药械进入发展新纪元。2017 年国务院出台了政策推动药监部门加快创新 药品和器械审批效能。2018 年开始药监局开始陆续落地执行,临床试验从审批制改为默 认许可制,为创新药品和器械开设优先审评通道,加快新产品上市进度。
药品审评速度明显加快,助力创新药上市。随着药品审评新政策出台,2017 年以来我国 的药品临床试验申请和注册申报申请数量大幅度增加,化学创新药 IND 申报数量从 2017 年的 378 例提升至 2021 年的 1134 例,NDA 数量提升至 2021 年的 32 例;创新生物制品 IND 数量由 2017 年 74 例迅速提升至 2021 年 643 例,NDA 数量也已提升至 2021 年的 23 例。药品审评时间与欧美药监局的差距明显缩短,从 2017 年的 84 个月缩短到 2018 年的 30 个月左右,加快了我国创新药产品上市步伐。
2.1.2.医保目录调整速度加快,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
医保目录调整进度加快。医保是我国最大的医疗服务购买方,进入医保目录有助于大幅度 加快药品销售放量速度。我国医保目录以前是每 5 年左右调整一次,医保局成立后每 2 年 调整一次,新产品进入医保目录的频率大幅度加快,有助于新产品快速放量,提升销售额 爬坡曲线,提高投资回报率。2016 起医保部门直接与药企谈判,每年均有创新药品通过谈 判进入医保,创新药谈判降低价格换取医保报销,通过以价换量进一步加快了创新药的放 量速度。医保新政助力创新药放量。医保目录每 2 年一次动态调整+每年 1 次医保谈判,加快了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步伐。创新药从获批至进入医保目录的平均时间从 2017 年的54.2个月缩短到2020 年的 21.2 个月, 时间逐渐缩短,临床急需创新药物加速纳入医保。通过医保谈判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数量也大幅度增加,有助于提高药品投资回报率。
简易续约政策降幅温和,鼓励药企加大创新。2022 年 6 月 29 日,医保局发布医保目录 《谈判药品续约规则》文件,简化了谈判流程、提高了医保谈判效率,规范了续约药品价 格降幅。(1)不调整支付范围的药品,即没有新增适应症;(2)调整支付范围的药品,即 新增适应症。两者最高降价幅度均在 25%。新增适应症的药品可以申请“简易续约”,在申 报上只需要经过专家评审,通过后药品有望不用重新进行医保竞价谈判,直接进入医保。 由于创新药新增适应症情况较多,而新增适应症又能扩大药品的医保报销范围,有利于药 品的后期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