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空间广阔,市场渗透率低
中药产业包括中草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支柱产业。中草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 方法加工炮制后制成中药饮片,其中,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中药材进一步提取和浓缩而成的单位颗粒, 具有不需煎煮、卫生方便等优点。单味或多味的中药饮片精制后即为中成药,包括用中药传统制作 方法制成的丸、散、膏、丹等剂型和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作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 专科用药。
配方颗粒有效利用率高,毛利也更高。中药配方颗粒毛利最高达到70%左右,传统饮片的毛利最低 约为30%;配方颗粒药效利用率约70%,传统饮片根据煎药者的技巧熟练度药效利用率约30%- 60%波动。
随着中药配方颗粒逐渐广泛使用,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政策旨在推进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规范化进 程和研究工作。自1987年国家倡导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研究起,中药配方颗粒经过被纳入中药饮片管 理范畴、形成6家国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企业格局、规范质量控制统一标准等,直到2021年正式结 束近27年的试点工作。2021年4月起,逐步颁布近20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行业规范化 力度逐渐加强。
配方颗粒占中药饮片市场占比提升
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中药饮片规模得到迅速增长,目前2020年已达到2000亿以上规模。未来随 着传统炮制技艺的精进和持续革新,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的控制规范亦将向统一化、全面化发展,市 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长期快速增长,近5年复合增速达24.25%,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07亿元增长到 2020年的255亿元。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导致医疗机构减少配方颗粒处方,同比增速为24.39%, 略微降低。2016年全国配方颗粒年试剂产量已达到3.61万吨,配方颗粒适用范围的扩大,预计我国 未来配方颗粒的替代率约为50%,未来将开启千亿市场。
价:行业有望迎来涨价,集采风险较低
上游中药材迎来涨价,部分品种完成提价。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呈现普涨的态势,不少品种涨幅超 过100%。据悉,安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里有2600多种中药材品种,其中有超过60%的品种价格 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本轮推动中药材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供需两端不平衡造成,一方面疫情 反复导致中药材需求量上升,动物源药材供给增长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异常天气增多对中药材产品 造成极大影响,推动了中药材价格上涨,甚至上涨2-3倍。
量:纳入医保,终端放开,行业快速扩容
医保政策利好,配方颗粒覆盖范围逐步放开。配方颗粒等药品省级医保部门可以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用 药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把符合临床必须、价格合理、疗效确切等条件的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医保药品目录中中药数量稳步增加,配方颗粒报销比例将随着政策放开力度加强而提高。2021年 12月,国家医保局制定的《2021年药品目录》中收载中成药1374种,增长4.5%;基金可支付的中 药饮片892种,与往年数量相同。历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中成药数量增加比例明显快于西药,中 药饮片在2019年也获得大幅增加,可见国家对中药行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国家倾向于把中药配 方颗粒纳入医保参照乙类进行管理,每个省份对于中药配方颗粒品种报销的限制条件根据地区情况 存在差异,基本纳入约100种配方颗粒常用品种,后续随着政策放开,配方颗粒医保品种将逐步增 加。各省份报销比例有50%~90%不等,目前医保局趋于统一参照乙类管理,且医疗机构覆盖范围 逐渐从二级以上终端拓宽至基层,市场渠道提高,未来报销比例会大幅提升。如果全国全部省市均 放开医保政策,预计配方颗粒的增长增速至少能提高20%~30%。
他山之石,看我国配方颗粒的成长空间
日本2018年汉方药产值为107.5亿元,约占药品总产值2.79%。汉方药市场以成药为主,达93.1%, 药材饮片占比仅有1.8%。经PMDA官网查询,医疗用汉方制剂共有148个品种,批准文号约700个, 其中颗粒剂占51.6%。据日本生药制剂协会的统计数据,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约为111.5亿元,其中 面向医疗的比例为80%~85%;面向大众即可以在一般药店等买到的药品占15%~20%。日本医疗 用汉方制剂的生产企业共15家,其中位居前三位的企业分别为津村、大杉只要和小太郎汉方制药。 津村tsumura常年占据日本汉方药市场80%以上,五年年均销售额增速为3%,汉方药占日本药品总 额的比例常年稳定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