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前景广阔,疫情催化技术发展
宏观视角:健康消费需求持续扩大,政策加速生物科技创新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消费需求随之提升,新冠疫情冲击下各国对基础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国内医疗体系逐渐完善和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将刺激新的需求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预测至2025年和2031年,中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将分别增长至11.64万亿元和19.71万亿元。“十三五”规划中强调了大力推动生物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我国从生物技术大国到生物技术强国的转变的目标,国家还制定了多项管理条例与法案,为生物科技产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细分领域:生物科技细分领域高景气,技术创新持续推进
疫苗:人均公共支出仍处相对低位,新型疫苗前景广阔。中国是2020年全球第二大疫苗市场,而目前我国人均疫苗发展公共支出仍然相对较低,未来增长空间广阔。1月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医药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新型新冠病毒疫苗、疱疹疫苗、多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多联多价疫苗等产品,有望进一步打开疫苗市场。
创新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注册申请批准量跃升。根据头豹研究院和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数据,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或将以18.50%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预计2023年将达到2549亿元。根据药监局《2021年度药品审评报告》中数据,2021年受理的创新药注册申请达1886件,其中创新生物制品666件,包含439个品种,同比增长125.00%。2月,药监局关于《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申请审评工作程序(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欲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加快创新药品审评审批速度。
血液制品:技术提升空间大、批签发量持续增长。中国血液制品生产技术与欧美尚有差距,参考2021年报数据,2021年我国采浆量约9500吨,而美国采浆量约5.3万吨,约占全球采浆量的70%,我国血液制品生产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观研报告网数据,2020年我国血制品批签发总量达到10359万瓶(按统一规格折算,包括进口白蛋白),同比增长10%,人血白蛋白2020年批签发量达到6038万瓶,同比增长10.93%。
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投资价值
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选取公司业务领域属于生物科技产业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股,包括疫苗、血液制品、生物药物、生物检验、生物技术服务等细分领域。当前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市净率为4.98倍,分位点水平为1.93%,市盈率为28.38倍,分位点水平为0.07%,具有较高投资性价比;行业覆盖多个生物科技细分领域,指数覆盖11个申万三级行业,主要集中在疫苗、化学制剂、其他生物制品、医疗研发外包等行业,覆盖生物科技产业链的多个细分领域,其中疫苗产业占比最大,权重占比达40.29%;指数成份股龙头属性突出,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均属于申万一级行业,且以申万三级疫苗行业为主,权重合计为65.68%,权重分布较为集中,总市值合计为9712.20亿元,龙头属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