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行业的投资中,广发基金医疗保健股票基金经理吴兴武一直秉承着投资是基于深度研究发现企业价值,并最终作出独立判断。
在这波医药股的行情中,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持仓逻辑成为获取反弹收益的关键。那么,在选股时如何平衡收益和波动,行业小玩家的护城河为什么也存在拓宽的可能,未来是否具备更大的业绩弹性?在纷繁复杂的医药细分行业中,如何找到真正影响收益的关键因素?针对投资者关心的热点话题,吴兴武就此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解答投资者在医药行业投资中的疑惑。
医药板块大概率
还在磨底阶段
最近一段时间,医药主题基金出现一波回血潮,投资者的情绪也渐渐转为乐观,盼望一波类似新能源行业的主题行情。不过,作为深耕医药领域超12年、管理基金超7年的基金经理,吴兴武认为医药行业的反弹行情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觉得医药板块的反弹可能会是一波三折,中间会有纠结,但中长期看,我们还是有信心,毕竟现在的估值已回到相对合理或者偏低的位置。”吴兴武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医药行业整体回调接近40%,最近反弹涨了20%,医药行业大概率还在磨底阶段。
一方面,基金经理普遍预期医药行业基本面正处于复苏的状态中;另一方面,医药行业是否存在某些风险点,也成为大家当前关注的重点。
吴兴武告诉记者,拉长时间来看,医疗服务、医疗消费板块的风险主要在政策。基于不同的政策预期,基金经理对这两大板块的长期定价也有不同的认知。例如,偏悲观的投资人认为,如果医疗服务回归公益医疗属性,一些医疗服务企业的估值可能会回落至20倍;相对乐观的投资人,觉得医药属于中长期向好的赛道,市场空间大,愿意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
对于市场的分歧,吴兴武认为这些行业尤其是头部公司依然会有很好的发展。从政策导向来看,此前疫情的扩散,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拖累。在此期间,高端医疗、医美释放出来的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吴兴武认为目前医疗服务政策大概率不会有太大转向,真正具有竞争壁垒的头部公司,未来仍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长。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