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166303

思派健康二度闯关港股IPO:腾讯等明星机构加持“输血” 却深陷“增收不增利”困局|IPO观察

   2022-06-29 和讯股票 6283
核心提示:随着“零加成”政策的出台,管理要求和维护成本均较高的创新药处方越来越多地从公立医院流向特药药房,这就加快了院外特药药房行

 

随着“零加成”政策的出台,管理要求和维护成本均较高的创新药处方越来越多地从公立医院流向特药药房,这就加快了院外特药药房行业的发展。


  站在特药经营行业风口的的思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派健康”)于是继在2021年向港交所递表失败后,又在近期递交招股书,再度向港股主板IPO发起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思派健康的背后不乏诸如腾讯、IDG等明星投资机构的身影,此次IPO则是由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海通国际等头部券商作为联席保荐人。


  营收突飞猛进 净利润却不如人意


  据招股书披露,近年来公司营收快速攀升。在2019至2021年期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39亿元、27亿元、3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1.96%。


  从具体业务线来看,思派健康目前经营三条业务线,包含医生研究解决方案“PRS”、药品福利管理“PBM”、供货商与支付方解决方案“PPS”。


  以特药药房为核心的PBM业务,是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2019年-2021年期间,PBM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83.1%、91.9%及90.3%。按照2020年特药收入计算,公司为国内最大私营特药药房。


  此外,公司的另外两项业务也做得风生水起,PRS业务经营着全国最大的肿瘤临床试验现场管理组织“SMO”,PPS业务已经通过覆盖全国的150多个主要城市的医院、全科医生及专家的医疗服务网络合作伙伴达成了超过1430万名会员。


  思派健康的业务开展有序进行,在营收上突飞猛进,然而,公司在净利润上的表现却不如人意。


  2019至2021年,公司期内亏损分别为5.96亿元、10.42亿元和37.49亿元。短短几年时间内,公司期内亏损扩大了5倍有余,三年合计亏损更是超过53亿元,其中2021年的净亏损率达到-107.90%。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慢性咽炎 食疗有方

上一篇:

港股大反弹,这一板块接棒?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