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 月 9 日,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南京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首部省会城市中医药立法,《条例》就金陵医派、完善中医药体系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立法保护,更好地满足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条例》将于 2023 年 11 月 16 日起正式施行。
为中医药发展开出 " 良方 ",提供南京样本
在南京,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名医辈出。以 " 金陵四大名医 " 之首张简斋所形成的金陵医派,与吴门医派、孟河医派、龙砂医派等中医学术流派各具特色,众多中医药名家的学术思想至今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 制定《条例》,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新需要。" 发布会上,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吴云表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南京常住人口中 60 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 18.98%。" 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治疗、康复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 南京的中医药事业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但对金陵医派的保护传承和推广还不够,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凤毛麟角、基层人才青黄不接,中医药质量标准制定还不完善等。立法将有助于提升南京在中医药发展方面的首位度,为全国提供南京样本。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条例》共六章四十七条,包括体系与能力建设、传承与文化传播、创新与融合发展、保障与监督等。
△ 5 月 23 日,秦淮区人大常委会在红花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人大代表、中医院代表、律师等就《南京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立法座谈会。
加强 " 金陵医派 " 传承,挖掘保护经典名方
发布会现场,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魏从农介绍了《条例》五个方面的特色亮点。
加强 " 金陵医派 " 传承保护,凸显南京中医药特色。《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通过规定加强金陵医派传承脉络的挖掘、建立保护名录;整理研究金陵医派名方验方、有独特疗效的传统诊疗技术及中药鉴定、炮制技术;申报具有金陵医派地方特色的中医药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遴选金陵医派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和传承人等,从金陵医派的文化传承、技艺传承、医术传承、人才传承等多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在廓清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让金陵医派这一历史瑰宝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凸显南京特色。
" 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金陵医派的挖掘保护传承,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夏海鸣表示,将从多个方面着手,做好金陵医派的传承创新发展," 开展金陵医派的传承研究,梳理金陵医派脉络。整理南京历代名医与典籍,出版历代(包括当代)金陵著名医家名录与中医药古籍书目。总结金陵医派特色技艺。建设金陵医派(文化)展示馆。"
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完善中医药体系与能力建设
完善中医药体系与能力建设,丰富中医药内涵。
《条例》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总结吸纳实践经验,围绕建成和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解决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健全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条例》第十四条在推动中医药发展重点向基层倾斜等方面作出了规定。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规定吗,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突出政府主办公立中医院的主体责任,对政府主办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中医床位数等作出刚性规定。
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注入人才 " 活水 "
人才是传承创新的不竭源泉,《条例》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知识教育,把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核心位置,探索建立完善符合中医药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组织遴选金陵医派等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和传承人,支持建设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健全完善中医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结合,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体现了南京特色。《条例》还鼓励建设中医药文化特色学校、开设中医药兴趣课程、开展中医药知识科普教育,推进金陵医派等中医药学术教材的活化利用。
夏海鸣表示," 在加强人才培养方面,将金陵医派融入院校教育,在硕博士研究生中,培养一批功底深厚、技艺精湛的复合型金陵医派传承人,为金陵医派的传承创新储备人才。" 建立金陵医派名医传承工作室和老药工传承工作坊,开展优势病种的诊疗服务与特色方药的研制工作,培养传承人 30 到 50 人。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金陵医派学术成果推广站 10-15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