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入选名单,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化学学科从国内17个同类学科中优中选优,荣列其中。喜讯传来,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方剂研究所中药化学科研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无不欢欣鼓舞,感慨万千。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历经4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省中药化学学科建设始终扎根三晋中药材沃土,以山西道地药材、主产药材及临床经验方为切入点,学科研究成果致力于临床应用与中医药产业化发展,造福更多患者,为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贡献着山西力量。
中医药传统理论
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
“通俗来讲,中药化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也就是中药化学成分。”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方剂研究所所长、学科带头人倪艳告诉记者,学科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进程中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对中医药学术发展意义很重大。
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方剂研究所副所长康永1984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这里。“当时条件很艰苦,陈旧的办公用具,简陋的科研设备,仅仅有几个科研人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康永说:“但是,我们就是要下定决心,干出些名堂。”
四十年来,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方剂研究所“中药化学”学科在几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获得蓬勃发展,逐渐在业界崭露头角。此次入列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是对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利好。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侯建树希望在五年的建设周期中,中药化学学科推动学科建设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培养高水平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及学科团队,打造高水平中医药科学研究平台,出色完成建设任务,产出更多成果。
截至目前,中药化学学科已经形成了山西中药材资源化学成分与质量评价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中药有效物质及复方新产品研发等三个明确且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学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雷海民教授介绍,未来,重点学科将围绕推动学科持续建设的主要任务在“高原”上建“高峰”,围绕学科发展方向,促进中药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沟通合作,以实现学科建设快速发展。他希望学科建设要进一步梳理凝练学科方向,凸显学科特色,发挥技术优势,发展新技术,完善队伍结构,提升团队整体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