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天在沪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上海探索中医药现代化之路,打通中医药“创新链”与“产业链”,释放更多创新动能,打造科创引领中医药发展新模式。
强化科创策源,打造一体化发展模式
上海作为海派中医重镇,全市拥有9个国家区域专科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和7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以及一批市级中医优势专科、优势病种和特色诊疗技术。
如何利用科技创新,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胡鸿毅表示:全市系统布局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探索多部门协同的政策体系构建,不断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他举例:破解循证证据支撑度不够、中医药疗效机制不清、中药珍稀资源不足等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海多有探索。例如,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成立全国首个“中医西医汇聚创新研究院”,力求诞生从0到1的原始重磅创新突破;同时依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立“中医神志病研究所”,拓展中医药在现代健康理念的应用领域。
上海试点“海派名医学术经验传承创新提质升级项目”,探索大师与院士联合组建多学科团队和传承学术共同体核心模式,打造名中医学术经验转化有效路径。例如:沪产中成药大品种麝香保心丸完成了MUST系列研究,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又证明经济性,将中医药循证医学提高到了新高度。再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校企合作研发的苓桂术甘颗粒,成为国内首个按照古代经典名方目录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
健全中西医协同,探索中医药现代化之路
健全中西医协同,上海还在瑞金医院、市六医院等6家综合医院建设市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在此基础上,中山医院、岳阳医院、瑞金医院、妇产科医院入选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单位或建设单位。
胡鸿毅说,过去十多年中,上海推动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制定和推广实施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打造了一批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研究平台。在瑞金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等7个项目已成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教授介绍:医院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已把中西医结合作为医院发展主要方向,院内申请开设上海市“西学中”瑞金专班,目前已培养140位中西医结合医生,并在临床发挥重要作用。此外,院内协定中药处方87个、院内制剂27种,探索综合中西医协同标准化建设路径。
走出国门,巩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高地,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闻大翔最后补充,今年上海启动建设中医药标准化项目建设,目前ISO/TC249共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98项,其中由上海主导的有23项,占比23.4%。中药胆宁片正式以药品身份走出国门,实现中医药国际化的全过程。未来,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还将持续创新探索,以更优异成绩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