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166303

重庆瞭望丨中药价格“狂飙”为哪般

   2023-08-15 ​重庆瞭望 140
核心提示:《中国新闻周刊》7月份的一则报道显示:国内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50%,鸡骨草等个别品种年涨幅甚至达到400%~900%……

 

 

《中国新闻周刊》7月份的一则报道显示:国内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50%,鸡骨草等个别品种年涨幅甚至达到400%~900%……网友感叹:“都喝不起中药了!”

中药材作为治病救人的特殊物资,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价格“反季暴涨”,化身“中药刺客”,引发众人担忧。


守护中药材,就是守护“中国药”。谁在让中药材价格“狂飙”?天价中药材该如何“退烧”?患者的用药需求如何保障?这些都是市民普遍关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片


▲巫溪县七龙村,中药材种植带动乡村振兴。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图片


经销商不出货,药店买不到,病人吃不起……有价无市的“价格狂欢”背后,中药材市场陷入了一种虚假繁荣的怪圈:


淡季不“淡”,此为一怪。通常来讲,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中药材储存成本高,往往是市场淡季。但今年6月以来,中药材价格不降反增,涨幅也显得不合常理。


近日,一则“浙江一药农卖元胡10分钟到手52万”的新闻登上热搜,惊呆一众网友。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旨在反映我国中药材市场整体价格情况与变动幅度的“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在8月3日这天,达到了16年来的历史最高位。有业内人士称,中药材市场正在经历史上“最魔幻一年”。


有价无市,又是一怪。涨价,照理说应是供不应求的信号。多家媒体走访调查后却发现,国内多处中药材集散地均出现“冷库爆仓”现象,大量药材并没有走向市场,而是被打入“冷宫”。


比如,安徽亳州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有机构调查发现,当地存放中药材的冷库异常爆满,冷库投资热悄然兴起,仓储价格节节攀升。这些迹象都表明,有人在刻意囤积居奇。


“蝴蝶效应”,牵动患者神经。中药材作为一条完整产业链,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牵一发而动全身。异常涨价,经过层层传导的“蝴蝶效应”后,其恶果最终只能转嫁到患者头上。


有杭州市民近日对媒体表示,自己看完中医门诊后,医生所开的14帖中药煎服制剂的价格,竟然高达近千元。主治医生的说法是:“药方比涨价前贵了一半,有些甚至涨了三分之二的价格。” 此外,一位负责向三甲医院供货的医药负责人也提到:“今年多款中药饮片身价翻了四五倍,以同款500克/份对比,当归饮片从42元涨到242元,党参饮片从63元涨到238元……”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中药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公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中药材的需求愈发旺盛。然而,只“走热”不“走心”,价格虚高、表面繁荣的中药市场,绝不可能带动产业良性发展,更不会给患者带来实惠。“高烧”持续不退,长此以往,中药材市场自身也将危如累卵。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慢性咽炎 食疗有方

上一篇:

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当细看究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