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8日,由国家药监局指导编写的《2022国家中药监管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蓝皮书》显示,2022年批准10个(以受理号计)中药新药上市。今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共受理了54件中药新药临床申请,数量创同期新高。
视觉中国图
中药新药研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与近年来中药创新领域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有关。
在7月举行的2023国家中药科学监管大会上,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军宁表示,近年来,药品监管部门坚持守正创新,大力鼓励中药新药研发,不断完善中药法规制度体系,筑牢中药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动中药传承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
政策利好成主要驱动力
创新,是近年来中药产业发展的主车道和关键词。
记者在国家药监局药品审批中心看到,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共62个中药新药申请获得受理。申请企业包括康缘药业(SH600557,股价20.51元,市值120亿元)、康恩贝(SH600572,股价5.66元,市值145亿元)、葵花药业(SZ002737,股价22.59元,市值132亿元)、天士力(SH600535,股价14.26元,市值214亿元)等。
在研发端,中药新药同步加速。上半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共受理54件中药新药临床申请,数量创同期新高。2022年全年的这一数据为64件。
从注册分类看,上半年中药新药临床申报以1类创新药为主,其中38件申报1类中药创新药,6件申报3类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10件申报2类中药改良型新药。从申报企业上看,康缘药业、盈科瑞、天地恒一制药、新奇康药业等4家企业各有2款中药新药申报临床。
近年来,中药创新明显提速。在其背后,政策利好成为主要驱动力。
“以往中药新药审评通过难度大的根源在于‘中药西管’,以西药审评方式评价中药创新,而现在放宽了中药新药的审评难度。如《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规定,中药创新药处方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或者中医临床经验方,可不开展非临床有效性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授邓勇对外表示,许多中药企业希望抓住这段“政策红利期”,所以短时间内会出现大量的中药新药上市申请。
他提到的《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业界认为,该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对中药研制的指导,具有较强的实操性。
中药创新成系统性工程
对中药创新的政策引导与鼓励,涵盖了研发端、审批端、支付端等多个口径。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至今,《“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顶层规划陆续发布。在中药创新方面,国家药监局在今年年初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 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把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上了新议程。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迎来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在支付端,今年7月,全国中成药集采落地,中选品种价格平均降幅49.4%,独家品种降幅温和。值得一提的是,全国中成药集采中,价格降幅不是唯一的打分依据,还纳入了其他指标,综合考虑医疗机构认可度、药品企业排名和供应能力、药品企业创新力、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产品质量安全因素。
从平均降幅来看,中成药的降幅普遍低于仿制药国采降幅;从品种上看,中成药有独家品种及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等竞争壁垒,难以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竞争格局保障独家品种长期竞争。
德邦证券研报认为,中成药集采预期充分,相对化药降幅温和,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利好头部优质中成药企业。中长期来看,中成药集采为更为优质的中成药品种,尤其是独家中成药新药腾出空间,有望利好持续储备优秀独家品种的中成药头部企业。浙商证券点评称,未来中药有望进入新产品驱动时代。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其中,鼓励中医药传承创新包含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传承与创新,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中药创新和改良型新药、民族药的开发和生产,中药高效提取、全过程质量控制和信息追溯等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