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2023国家中药科学监管大会日前召开。与会专家认为,近年来政策全面推进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中药新药上市数量持续增长,中药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创新平台建设逐渐完善。同时,中药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迎来机遇期。
具备多靶点效应
中药产业链长,综合带动性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中药产业创新发展。
“中医药在慢病防控、疫病防治领域独具特色。”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认为,当前药物靶点发现难度增大,研发周期变长,单一靶点药物难以应对复杂疾病。而中药具备多靶点效应,在多靶点复杂疾病治疗领域潜力巨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表示,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既体现了中药新药研发规律,又大幅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研发效率,加速中药科技成果转化。
对于中药产业面临的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表示,临床优势突出的高价值中药产品依然稀缺,已上市中药产品同质化严重,中药产品上市后的评价与淘汰非常必要。应以强化产品竞争力为核心,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中药生产链长、影响因素多、品质成因复杂,中药材及饮片质量评价和管理体系面临“高检验成本、低监督效率”困境,要强化过程管控,保障中药品质。目前,中药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竞争格局分散,中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称,优质中药材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中药材存在盲目引种、粗放种植,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滥施等问题,需推广无公害中药材精细栽培和优质药材“三无一全”(即无公害、无硫加工、无黄曲霉毒素、全程质量追溯),提升中药材质量和品牌价值,保障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
为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黄璐琦称,要从“提质增效”“优化竞争”两方面着手,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协调领域和区域发展,以一批重大项目为抓手,着力提高中药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中药产业链和产品链,推动形成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充分激发创新动能,强化全过程管控,促进集约化发展,提升中药生产效率。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