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166303

中药材为何炒成“金融产品”

   2023-07-18 城市金融报 128
核心提示:7月,中药材交易本应进入淡季,但今年却一反常态,价格从年初开始就居高不下。当归3倍、干虫草3倍、沙苑子10倍……近段时间中药

 

7月,中药材交易本应进入淡季,但今年却一反常态,价格从年初开始就居高不下。当归3倍、干虫草3倍、沙苑子10倍……近段时间中药材持续涨价,药材减产断货的传闻不绝于耳,波动的价格挑动着市场参与者敏感的神经。


  那么,中药材炒成“金融产品”,谁是背后的“始作俑者”?眼前的热炒景象有何不同寻常?


  超200个药材涨幅超50%


  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天气、游资炒作、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原因,中药材进入价格上涨通道。到2010年,中国537种中药材共有84%涨价,涨幅从10%到400%不等。彼时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西南干旱的长期影响,部分楼市资金进入药材市场炒作也是一大原因。


  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向媒体表示,中药材价格出现的非正常暴涨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蓄意囤积使然。其中,康美药业在2009年进行大量囤货,购入的三七占到市场总额20%以上,最后遭到发改委的提醒告诫。


  2011年7月18日,发改委对中药材行业开出调控处方——责令54家囤积党参的商户限期限价限对象销售所囤积的100多万公斤党参。


  今年,在高温与雨水影响下,6、7月份一般被业内视为中药材交易的淡季。但今年却一反常态,各地多种中药材价格自年初以来居高不下。从中药材产地、存储基地,到市场批发环节,再到中药材进入医院、诊所零售的整条产业链,都已经感受到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中国中药协会6月的一份报告指出,亳州、安国、玉林等几大交易市场,有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50%,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100%,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过200%。


  中药厂商也在承受中药材涨价带来的巨大经营压力。目前药厂面临比较大的经营压力,以前中药材价格平稳时,供应商可以给较长的账期,现在要么缩短,要么要求现金交付。


  谁制造了“价格狂欢”


  多位受访的从业人士认为,这一波辐射范围极广的中药材行情上涨,并不寻常。除自然气候等因素外,许多业内人士指出,游资的介入是推动本轮中药材价格高涨的主要原因。


  业界普遍认为,有外部资本从去年十月份开始,进入中药材市场。去年全国多个产地受灾,他们大量囤积药材,现在亳州等地很多冷库全都放满了中药材,大量中药材都在个人手里,甚至需要排队登记进入冷库。


  对于是否有游资参与囤货炒作,中康科技中药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贾海彬给出了他的答案。他分析称,近5年,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平均振幅在28.8%左右,远超资金使用成本和其他投资领域。全行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下降,促使囤积炒作成为核心盈利手段。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慢性咽炎 食疗有方

上一篇:

“阴差阳错”学中药学,她研究“上火”,获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