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药材交易本应进入淡季,但今年却一反常态,价格从年初开始就居高不下。
除自然气候等因素外,许多业内人士指出,游资的介入是推动本轮中药材价格高涨的主要原因。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中药材中药饮片分会秘书长李黎介绍,一般而言,中药材涨价有周期性,单个品种涨价比较普遍。但今年,中医上用量较大的麦冬、党参、川贝都在涨,单价本就高的虫草也比去年同期涨了30%。据他粗略统计,300多个常用品种中药材中,有200个都存在不同幅度的涨幅。
“目前市场上明显能看到中药材存在哄抬价格的现象。”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旭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相关部门可依据价格法和反垄断法对一些恶意炒作、囤积居奇的行为进行调查。
“40年没见过这种涨法”
超200个药材涨幅超50%,有药商赔钱交货
在高温与雨水影响下,6、7月份一般被业内视为中药材交易的淡季。但今年却一反常态,各地多种中药材价格自年初以来居高不下。“常用大品种的药材都在涨,本地当归从60元一公斤涨到200元一公斤;80元一公斤的党参,现在也涨到220元,沙苑子更是涨了10倍。”西南中医门诊一位老中医感叹:“不正常,我当了40年中医都没见过这种涨法。”
中药材市场的生意也受到影响。在广州清平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当归价格已经涨到了300元每公斤。清平市场药材行的李先生向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介绍,涨价以来,生意也变淡了。据李先生估计,店里的当归批发量跌幅已超过一半。
从中药材产地、存储基地,到市场批发环节,再到中药材进入医院、诊所零售的整条产业链,都已经感受到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甚至有些年初签了采购合同的药厂需要赔钱交货。一家做出口生意的中药饮片厂的药业负责人介绍,中药饮片厂一般通过客户订单来衡量采购和生产的规模。年初,厂里按往年的惯例准备了客户全年的约20吨当归用量后,没想到赶上了当归涨价,如今厂里还有5%到10%的当归缺口。为了准时交货,厂里考虑以高价买入当归等原料,“好一点的饮片厂只能赚到一点利润,一些厂赔钱也要交货。”
中国中药协会6月的一份报告指出,亳州、安国、玉林等几大交易市场,有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50%,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100%,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过200%。记者查阅中药材天地网的中药材行情发现,常见的中药材如当归、柴胡、党参、甘草、沙苑子、白芍、白术、连翘等价格涨幅居前。
7月12日,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中药材中药饮片分会秘书长李黎也向记者介绍,一般而言,批发渠道(如中药材采购端、中药饮片厂等)最先感受到中药材的涨价。“涨得最凶的是统货当归,至今大概涨了260%。”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