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拥有“寒地龙药”,部分道地品种的全国市场份额还举足轻重,并且借助自贸区优势率先进口俄罗斯中药材,然而省内中药材却多以原料方式流向国内四大中药材交易市场,致使省内药企经常到南方交易市场采购原料药补充生产。
这是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面临的最大尴尬。
日前,黑龙江省多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黑龙江省迫切需要打造具有国家级标准的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
黑龙江省农投生物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晓东建议,在黑龙江省打造全国第五大中药材交易市场。“近年来,黑龙江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产品标准都有显著提升,产业集聚度也在不断增强。凭借这些产业基础,再加上道地野生药材和对俄区位优势,中药材交易平台的建立,将既能充分发挥寒地北药和边疆特色,又能辐射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他说。
中药材产业要重视两个方面
“我们非常看好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建设,也愿意参与。”黑龙江珍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珍爱生物”)董事长俞鲲鹏称,交易市场一旦成立,将带动龙江省中药材产业链的发展,并在全国中药材市场拥有知名度和话语权。
“珍爱生物”成立于2017年,从事紫苏精深加工。企业在鸡西市鸡东县拥有4.6万亩农场,实施紫苏、大豆轮作。与大豆轮作,旨在利用其固氮效应,提高紫苏产量和品质。
据2022年黑龙江省政府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紫苏是该省具有特色的“寒地龙药”。
“寒地龙药”是黑龙江省中药材的别称。因其地处寒温带,气候冷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生少,野生/种植的道地药材品质好、有效成分含量高而得名。以“龙九味”为代表的“寒地龙药”,备受行业青睐。所谓“龙九味”,指该省具有地域性优势、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好、综合带动性强、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九种优质中药材。
据统计,黑龙江有野生中药材1120种,蕴藏量135万吨。202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15万亩,全年药材产量75万吨。同时,“寒地龙药”的刺五加、沙棘、人参、板蓝根和紫苏,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其中,刺五加占全国市场份额80%以上。
黑龙江省鸡西市北药协会名誉会长宁德金称,黑龙江省也是“北药”的重要产地之一。过去有野生道地药材,随着野生资源的枯竭,2000年以后伴随土地流转,全省才开始逐渐规模化种植。
2019年,黑龙江省确立了打造中医药千亿级产业的目标。随后,该省于2021年出台的《中药材生产“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于2022年出台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均确认了该目标。为了解决用地问题,2021年该省还专门印发文件,对于利用林业辅助用地种植中药材的行为,予以规范,并明确提出“坚决防止盲目扩大规模,浪费林地资源,冲击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导致‘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现象发生”的要求。
宁德金称,跟全国相比,黑龙江过去在中医药产业方面,相对滞后,缺乏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如今,全省将中医药产业确立为重要发展战略之一,这意味着,一是今后中药材进口势在必行,二是要走趁鲜、精深加工之路,延长产业链。
中药材产业面临六大问题
2022年以来,武晓东通过会议座谈、企业走访、专家拜访、实地探访、业务研讨等多种方式,对中药材产业情况持续调研。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存在六大问题,分别是:种植分散规模不大、主栽品种不突出、产业链条不长、道地药材知名度不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中药材种植资金压力大。
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武晓东称,最大难题是适于规模化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限。“在目前全省拥有的1120个野生中药材品种中,适合人工栽培实现规模化种植的品种不到十分之一,因此普遍种植规模小。同时,长久以来中药材种植大多数都是一家一户的粗放经营模式,分布零散、经营状态落后、经济效益低,不能形成产业链条,没有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在价格、销路等方面难以同其他药材主产区抗衡,难以形成强劲的市场议价能力,因而处于弱势地位。”他说。
在中药材产业链方面,由于产业链条不强,优势资源没有充分发挥。比如,繁种育苗、药材种植、饮片加工、提取物、成药制造、中药延伸产品等环节,尚未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中药提取物及下游产品生产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尤其是对人参、板蓝根、刺五加等代表性“寒地龙药”的精深加工,尚未形成强势终端产品。
此外,在种植资金方面,中药材多是多年生植物,需要长期经营。有的药材需要3-5年才能成材,甚至是7年,对于中小散户来说,资金压力较大,而且周期长,存在市场风险等问题。
宁德金认为,有些中药材盲目跨地域种植,容易出现道地药材不“地道”,从而直接导致“方灵药不灵”。但也有些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反而增加。比如黄芩,尽管原产地是河北、山东一带,但在黑龙江种植出来后,皂苷含量要高出原产地3-5个百分点。
俞鲲鹏也提到,地方发展中药材产业,要考虑其是否适宜当地种植。比如鸡东县的林场,就适合种植紫苏。近年来,“珍爱生物”延伸紫苏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根据订单向日本出口紫苏油,把“小紫苏”做出了产业“大文章”。今后,公司还将利用轮作的大豆作为原料生产“人造肉”等产品,开发大豆产业链。
打造第五大中药材交易市场
在国内,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四川荷花池、广西玉林这四大中药材交易市场具有全国知名度,在中药材行业发挥着集散作用。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