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是销售淡季,为何今年夏季中药材的价格一路攀升?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截至7月8日,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总指数为2144.76点,同比上涨23.26%。从该价格总指数走势图上可以观察到,中药材价格6月短期涨幅明显,一涨再涨,价格总指数也不断创历史新高。
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引人注目,消费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记者注意到,有多位网友吐槽道:“近期,去药店拿药付款时吓了一跳,方子还是同样的方子,今年的开药价格同比翻倍还多。”除了消费者,连种植户也表示惊讶:“今年种植的当归还没到采挖季节,存货也比较充足,怎么价格突然就涨起来了?”
那么,近期中药材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呢?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苏树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药材基本上都是在模仿粮食种植,重产量轻质量,再加上生产管理简单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容易导致价格暴涨暴跌。
“当前中药材普遍涨价不是单方面原因,是由很多综合因素合力带来的结果。”他表示,高品质的中药材是通过科学管理生产出来的,其种植与加工的成本也往往会相对高一些,随着中药材成本上升,其销售价格自然也会上涨。此外,疫后诊疗需求上升,中医药下游市场规模提升,经济复苏也助推中药材消费需求复苏。然而,天气灾害频繁,生产具备了极大不确定性,种植与产出无法短期恢复,从而造成了阶段性供求矛盾。这都是推动本轮药材行情上涨的动力。
价格上涨除了向终端市场消费者的传导外,对中药材产业链上的企业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苏树涛表示,中药材原料价格的异常波动,对中药材产业下游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与企业自身的市场规模、生产能力、资金投入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拥有议价权的头部企业可能影响不大,但对于部分中小企业而言,中药材原料价格高涨则是不小的压力。
面对本轮中药材价格大涨,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是资本在“囤货居奇”,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呢?苏树涛告诉记者,在这轮药市行情的大涨中,广大药商参与其中,一些外部资金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地进场,参与人员之多,参与度之广,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正因为如此,才引发了这轮史无前例的大行情。
不过,苏树涛又说道:“囤货已成为当前药市经营的主要手段。它是在市场信息化的过程中,在生意难做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经营手段,是药商们的无奈之举。其优点是把药农的烂市药材收储起来,避免了药材的遗弃和浪费,保障了药材的供给,解决了国家想做却无力去做的药材储备难题。缺点是大量的药材资源掌握在资本的手里,极易造成垄断和炒作。是非曲直只有让时间去检验,让实践去评说。但囤积作为药市经营的一种形式将会长期存在,怎样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应该是监管部门研究的课题。”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