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166303

【科普】端午节习俗中用到的中药……

   2023-06-19 澎湃 70
核心提示:我国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之外,不少地方还有插艾叶、挂菖蒲、佩香囊、洗药浴、饮药酒等习俗。因端午节前后

我国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之外,不少地方还有插艾叶、挂菖蒲、佩香囊、洗药浴、饮药酒等习俗。因端午节前后正值初夏季节,天气逐渐炎热,雨水也渐渐增多,蚊虫滋生,细菌和病毒开始繁殖,易诱发瘟疫疾病传播,因此古人认为端午应注重清净自然、辟邪祛灾。


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艾叶、菖蒲、雄黄等具有解毒、防瘟疫等功效的中药备受人们重视。“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这句诗通过隐含的三味中药很形象地把我国南方端午节时的传统习俗表现出来:小孩子们手持艾叶,头戴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上一个“王”字。


艾叶


艾叶早期曾被用于“辟邪”,后因发现其可用于治疗疾病,又盛行熏艾烟等做法。时至今日,用艾叶做成的艾炷或艾条进行艾灸,已成为生活中常见的防病治病方法。


艾叶“辟邪防疫”的缘起


最早艾绒只是作为一种取火材料,在保管火种及火种迁徙过程中被大量使用。后来人们发现,当各种严重传染病发生时,负责掌管火种的一家人,以及其附近居民往往都能安然无恙。


经反复观察,人们终于发现了不同之处,原来掌管火种这家人的墙上挂满了艾叶。于是,悬挂艾叶逐渐被认为具有避免“邪气”(瘟疫)侵害的作用,各地慢慢也有了在春夏之交采摘艾叶,悬挂于自家墙上或门窗之上防瘟疫的做法,到后来也就逐渐形成了在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食艾糕、饮艾酒、熏艾烟、洗艾澡”等多种用艾习俗。


艾叶的食药价值


艾又称艾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主产于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东、河北等省份。其中,以河南的汤阴北艾、南阳艾,河北的祁艾和湖北的蕲艾最有名。艾叶为植物艾的干燥叶,其性辛、温,味苦,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调治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病症,外用可祛湿止痒。


艾叶除可入药外,还可以制作成健康养生的美食,如以鲜艾草和糯米粉为原料制成的青团等。青团,又叫艾粑粑、艾糍粑,其色如碧玉,入口糯韧绵软,清香甜美,令人回味无穷。它不只是清明时节一道非常具有仪式感的时令美食,也因艾草祛除寒湿和糯米补中益气的作用而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


艾灸的应用


《备急千金要方·明堂仰侧》中记载“凡病皆由气血壅滞不得宣通……灸以温暖之”。艾叶很早就被用于灸法中,将采摘好的艾叶捣碎去渣,把绒汲取出来就变成了艾绒,再把艾绒经过一定的加工,用纸包起来就变成艾炷或艾条,即可用于艾灸。


用于艾灸的艾叶,一般要存放三年以上,而且愈陈愈好,因为陈艾绒燃烧得更为充分、均匀。所以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民谚也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说法。


灸疗的热和芳香性气味是艾叶发挥药效的关键。现代研究表明,艾叶的主要功效成分为挥发性成分即挥发油,包括烯烃类、醇类、烷烃类、醛类、酯类和酮类等多种化合物。其中,桉油精是艾叶的主要挥发油成分之一,也是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评价艾叶质量的重要指标。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慢性咽炎 食疗有方

上一篇:

端午近了,泗泾这里飘出阵阵中药香气……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