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刻认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当代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直奔主题,“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中医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具有我国特有的原创思维。”
6月16日-17日,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岐黄科技创新论坛暨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陈凯先、张伯礼、杨宝峰、程京、王琦、仝小林、刘良、高天明等8位院士齐聚一堂,为中医药高水平科技创新“把脉开方”。此次会议是广东省中医院建院90周年首场学术活动,也是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成立后的首次公开活动。
研讨会现场。吴远团摄
“中医药在当代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陈凯先抛出话题,他说,“当代全球面临的健康挑战是慢性病发病率飙升,医学的思路必须调整,要有系统性思考,而中医整体的、多靶点的、多层次的作用和调节对复杂慢性疾病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中医药研究呈现出新趋势。“研究深入化、研究定量化、研究系统化。”陈凯先总结道。
他同时指出中医药研究存在的不足。“现代研究方法学体系尚未成熟,对于创新方向的认识分歧较大。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研究范式存在较大差异,中医临床疗效、病症相关的药理学模型依然缺乏,研究模式单一、原创性研究薄弱。”陈凯先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把握好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方向,构建完善的中药“临床经验-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的中药临床疗效评价证据链,重视采用颠覆性新技术改变中医药研究的面貌。
陈凯先强调,要重视中药新药研发的创新方法研究,加强系统生物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药新药研发的深度交叉融合,探索建立一套多中心大协作的综合性中药新药研创体系。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