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鲜明特色优势和重大战略作用。通过中医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党的二十大提出实现“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点方向。
中医药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医药是促进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回顾历史,张骞西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郑和远航,这些名垂青史的中外文明交往佳话,把中医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体现了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大同思想,折射出兼济天下、悬壶济世的胸襟气度。中医药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日益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
中医药是增进人类福祉的重要载体。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各国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古老的丝绸之路就是伟大的历史见证。即使是西方医学高度发达的时代,许多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和重大传染病防治都离不开中医药的帮助。通过中医药全程参与及中西医结合,有效减少了新冠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疗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中医治疗甲型H1N1流感引起国际社会关注。针灸的神奇疗效引发全球持续的“针灸热”。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明,拯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也由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
中医药是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医药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成为我国与东盟、欧盟、非洲、中东欧等地区和组织卫生合作的重要内容。已有103个世卫组织成员国认可使用针灸,中医在29个国家和地区以政府立法形式得到承认,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在多国以药品形式注册,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我国与外国政府、地区和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在海外建设32个中医药中心。2014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澳大利亚见证北京中医药大学和西悉尼大学签署在澳洲建立中医中心的合作协议。中医药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渐受到世界瞩目。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ISO/TC249正式命名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