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中药ETF大涨4.71%,并且多个绩优中药公司股价接近历史新高。
抛开政策的持续催化,最直接促动中药板块飙升的催化莫过于A股一季报披露完成,市场发现中药板块的一季度业绩明显好于医疗器械、化学制剂等板块,由此聚集了大量的资金。另外,中药龙头企业大多是国企,“中特估”也为板块飙升添上了一把火。
中药业绩为何在2023年一季度集体反转,原因何在?
除了前两年国家支持配套政策陆续落地、集采以价换量,还有一个重要的催化,可能是基药目录调整动作的临近。自2009年以来,基药目录内的中成药数量和占比逐渐增加。
国内“986政策”和“1+X”的用药模式,大大压缩了基药以外的回扣药用量,刺激了基药目录内药品的放量;以通天口服液为例,2018年通天口服液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1%,纳入基药目录后,2019-2022年的复合增速提升至46%。
在A股中药企业疯涨背景下,一家中药现金奶牛企业&创新药国际化企业,在港股被埋没。
01 和黄医药,手握现金奶牛大单品
尽管中药产业发展受到国家政策强力推促,但业内仍在推动集采来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所以目前市场投资中药的焦点清晰地在三个层面:独家品种、国企与否、新增长曲线(或困境反转)。
品种是否独家(产品唯一性),无论在中药企业又或是创新药企业又尤为重要,关乎药企是否能快速回笼研发投入,获取超额利润。以华润三九独家品种华蟾素为例,其曾以237.9元中标山东联盟集采,降幅为1.78%;而山东联盟集采平均降幅为44%。
独家品种中,又以配方保密的品种最具价值,国家保密等级又分为绝密、保密、保护品种。从各个绝密和保密品种对应的上市公司股价来看,片仔癀和云南白药过去十多年走出了长牛的走势,而同仁堂、广誉远则是在近期分别创下和接近历史新高。
拥有麝香保心丸的上海和黄药业明显被市场冷落,港股上市公司和黄医药拥有其50%的权益。
2019-2022年,上海和黄药业销售收入分别为2.72、2.76、3.33、3.7亿美元(CARG为10.8%),净利润分别为6100、6700、8943、9971万美元(CARG为17.8%),和黄医药对应股权分得的净利润也就是3050、3350、4471、4985万美元。
据湘财证券4月统计的中药行业平均PE在25倍左右,考虑到上海和黄的麝香保心丸独家品种稀缺性和所处的港股市场、体内资产包折价,保守估算实际资产价值在70-80亿左右。
不过,上海和黄药业存在“单品独大”的问题。2022年,和黄医药年报显示,上海和黄药业旗下的中药产品麝香保心丸当期销售额达到3.41亿美元,占总营收比例超过92%。
上海和黄药业的中药产品矩阵并非只有“单品”,旗下商业化产品还有胆宁片、正气片、生脉注射液、安神补心丸、安宫牛黄丸、参茸片、耳聋左慈丸、复方当归注射液等。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