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有术,本草无疆。数千年来,中医药护佑生命,惠民益民。广东中医药基础深厚,在全国率先实施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当前,广东中医药发展已进入统筹推进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三大任务’,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3月27日,在2023年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表示,广东要以落实“三大任务”为主线,坚持抓党建、建高地、育名医、补短板、强基层、推创新、兴产业、扬文化、保健康,多措并举,在高起点加快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良医好药,“智慧中医”惠民益民
“今早看医生开的7服中药,很可能比我还先到家!”3月30日早上9点,在广东省中医院门口,市民曾女士向记者展示手机上的“智慧中医”就诊流程,“智慧药房煎好的中药今晚就能喝到!有一次我刚看完医生去上班,才2个小时就收到信息,中药已经免费快递到家了!”
一张现开的中药方,2分钟内便可配制成中药颗粒剂,使用方便,便于储存;电脑质控的代煎中药汤剂,早上开方,当天可喝;网上挂号,手机导航,实时开方,智慧药房将中药快递到家……这样的“智慧中医”就诊体验,在广东已变得“日常”。广东省名中医陈达灿对羊城晚报记者说起这样一个场景:有位皮肤病患者来看门诊,问诊结束后医生叮嘱的话还没说完,患者就已经通过手机完成了下单付款,电子发票都生成了。
务实创新的“广东速度”,让百姓求医就诊更便捷高效。广东以“智慧中医”推动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率先开展的“中药智慧药房”服务探索,目前已在全国推广。而推动中医医疗服务大数据管理,既可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又可积累大量名医名方数据、健康档案数据以及中医医疗服务运行数据,推动实现可循证的中医诊疗评价。
良医好药,惠民益民。目前,广东省有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19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数量居全国首位。全省拥有2.39万个中医医疗机构,有202家中医医院,其中三级甲等中医医院39家,全省市级以上中医院已基本达到“三甲”。
在广东,看中医已成为百姓的就医习惯,全国门诊量最大的中医院就在广东。广东年中医门诊总量峰值达2.17亿人次,约占全国中医类总诊疗量的15%。广东中药工业年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占全国中药市场规模的10%以上。广东中药消费市场全国第一,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份额占全国30%以上。
中西融合,“广东经验”持续创新
岭南人民爱用中医药的传统,不是凭空而来。“我们中医是用疗效来说话,用老百姓的信任来说话。”14次出征抗击新冠疫情的广东中医“抗疫先锋”、全国名中医张忠德对记者说。
从3%到80%,这组数字见证了一次中西医融合抗疫方案的创新实践过程。2022年香港遭遇第五波疫情,526人组成的内地医疗队驰援。“中医参与率从3月份医疗队抵港时的不足3%,到5月4日亚博馆宣布关舱时跃升至近80%,推动了中西医深度融合的医疗模式在香港的实践。”担任此次援港医疗队副组长的张忠德说。
2022年4月4日,在广东中医医生带领下,香港中医医师历史上首次进入“红区”,参与中西医协作诊治。“这是一项历史性突破。”徐庆锋说。
抗疫三年来,广东省内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救治中医药参与率达95%以上。不仅在中国各地,在东南亚、非洲,都有广东中医抗疫队伍在持续提供“广东经验”。2020年马来西亚新冠疫情告急之时,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中国赴马来西亚抗疫医疗专家组组长李俊率队赴马,分享中医抗疫经验。
大道至简,守正创新。“中医需要拥抱现代医学,探索中西医结合模式。”徐庆锋表示,目前,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国家疫病防治队伍已在广东组建,逐步构建分层分级分流的重大疫情中医药救治体系。未来还将健全中医药深度融入全链条精准防控机制,在构建公卫体系和全生命周期健康体系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