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要划分的话,机械制造业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装备制造业是其中一个比较大的部分。
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及界定:
(1)装备制造业的概念
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国际组织并没有提出“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可以说时我国所独有。它的正式出现,见诸于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第1版。)
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主要是指资本品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185个小类。
重大技术装备是指装备制造业中技术难度大、成套性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需要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才能完成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
(2)装备制造业包含的内容
练元坚(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分类思考.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5(总第70期))认为:可以主要依据产品的知识含量和技术难度,辅以国家直接调控必要性,将装备分为五种类型,据此区别考虑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针和对策。
通用类装备(一般性装备)。基本上是传统的机械制造类产品,无论是机泵阀、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建筑机械、运输机械… …,绝大部分应该属于通用类装备。
基础类装备(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主要包括机床、工具、模具、量具、仪器仪表、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等,广义上还包括相应的基础技术(包括设计和生产制造技术)和基础材料。
成套类装备。主要指生产线等。
安全保障类装备。主要指新型军事装备、尖端科研设备、保障经济安全的关键性设备等。
高技术关键装备(前沿性核心装备)。最典型的高技术关键装备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中的单晶拉伸、硅片切抛、镀膜光刻、封装测试等核心技术设备。
邹十践(以信息化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建筑机械化,2002年第1期第24页。)认为,装备制造业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重大先进的基础机械,即制造装备的装备——工业“母机”,包括数控机床( NC)、柔性制造单兀(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业机器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设备等;
二是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主要是先进的液压、气动、轴承、密封、模具、刀具、低压电器、微电子和电力电子器件、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三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科学技术、军工生产所需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如矿产资源的井采及露天开采设备,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的成套设备,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的成套设备,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轧制成套设备,航空、铁路、公路及航运等所需的先进交通运输设备,污水、垃圾及大型烟道气净化处理等大型环保设备,大江大河治理、隧道挖掘、输水输气等大型工程所需的成套设备,工程机械成套设备等。
(3)国外与我国装备制造业相对应的范围
装备制造业范围广,门类多,产品杂,技术性强,服务面宽,涵盖了主机产品、维修配件和服务等。我国的产业分类标准,与国际产业分类标准(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共同体委员会等共同编制“国际经济核算体系”)(ICIS)及国际贸易分类标准(SITC)还不统一。为了使对“装备制造业”的界定能尽量与国际标准接近,以便适应我国加入WTO的形势,我们界定“装备制造业”的范围主要是指国际工业分类标准——ISIC中的38大类,即ISIC38。包括金属产品,机器与设备制造。
具体来说,我们所界定的“装备制造业”,相当于国际产业分类标准的382除电气外机械制造业[非电气机械];383电气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384运输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385科学、测量、控制、光学设备制造业[专业和科学设备]。相当于美国(1994年北美产业分类标准NAICS)的35工业机械及设备制造业;36电子及其他电气设备制造业;37运输设备制造业;38仪器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相当于欧洲国家的“资本货物制造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发展司:《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总报告(上册)》(专题篇),北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编辑本段]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装备制造业造成了一定影响。2008年机械行业统计口径内的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出口增速同比分别回落了8.6个、15.2个百分点。
为了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专门提出,落实自主研发重大装备国内依托工程和政府采购制度,着力发展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装备和高技术产业所需装备,提高装备制造业集成创新和国产化水平。
在此基础上,“坚定信心,做强做大我国装备制造业”成为参加两会的装备制造业代表、委员们共同的心声。
“国家对装备制造业发展投入了极大关心,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把工作做好。”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闫丽娟表示,“总理的报告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更是措施及时,不仅有助于产业应对当前危机,并能为产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善基础配件
关键的基础零部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短板”。
“虽然我国能生产许多大型设备,却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关键零部件的问题,一些重要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据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李斌代表介绍,我国每年至少有近70%的行业利润要被进口零部件“吃掉”。
为此,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液压器件是机械关键零部件之一。近年来,通过自主研究、联合攻关等方式,上海电气逐渐缩小与国外同类企业的技术差距,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之路。以李斌为主导的液压器件技术团队,连续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将国产液压器件带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三一重工也看准了装备业上游零部件的市场潜力,宣布将致力于装备业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三一重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到7%投入研发,着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将研发创新能力作为一项核心竞争力培育。”向文波代表说。
闫丽娟代表透露,在巩固工程机械主机核心优势的同时,徐工集团正通过自主创新,努力突破关键零配件的核心技术。得益于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徐工集团受到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目前,新技术、新产品对徐工的销售收入贡献率达70%以上。
加强人才培养
创新需要人才。
为了锻造企业创新竞争力,山河机械在企业内部构建起了一个“金字塔”结构的创新体系。“我们的一线工人都是这个研发体系中的一份子。”何清华委员说。
闫丽娟代表对此也深有体会。此次参加两会,她带来了加大对工程机械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在危机影响下,国外企业纷纷减少投入,国内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吸引国外优秀人才。”
“同时,也应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培养高端创新人才。”今年1月,徐工集团更投资4.34亿元,建设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研究院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徐工集团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和工程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系统研究、孵化、辐射及服务基地。
“国家有扶持政策,但不是让我们简单地扩大生产规模,而是要我们借助这个机遇,加大研发力度,提升现有产品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李斌代表对我国装备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这个机遇,危机过去后,我们定会站在新的高点、新的平台上。”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代表、山河智能机械董事长何清华委员均认为,随着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4万亿投资计划的启动以及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我国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工程机械行业,“机遇将大于挑战”。
推进自主创新
据了解,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主要存在着“加工能力强、创新能力弱”,“单机制造能力强、系统集成能力弱”等问题。
围绕这一问题,调整振兴规划和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希望。
规划要求,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落实国内依托工程和政府采购制度支持自主研发重大装备的发展。
“自主创新是做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根本途径。”何清华委员认为,“如何在危机中寻得机遇,首要工作是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差异化竞争。”
机械制造业 机械制造业与机械自动化技术密切相关。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就如何发展机械
自动化技术从四方面进行阐述。
机械自动化, 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 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 加快
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 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
如何发展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实事求是, 一切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发展之路。
1 结合生产实际, 注重实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以企业的生
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 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
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结合实际, 注重实用, 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那种盲目搞自动化、 自动线的做法, 全年生产任务只需1~2 个月就完成的低负荷 率生产也要搞的倾向应当纠正, 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著促进、效率低下的要缓搞。我们要的是效益, 而不单纯的是速度。
2 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发展低成本自动化技术, 潜力大, 前景广, 投资省, 见效快, 提高自动化程度, 可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 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国情。20 世纪90 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精节生产LP
( Lean Production) 模式, 就是以最小的投入, 取得最大的产出的具体表现。借鉴国外发展机械制造业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经验是有益的。我国机械制造业各企业有大量的通用设备, 在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时, 应以原有的设备为主, 合理调整机床布局, 添加少量的数控设备, 引入CAD/CAM技术, 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和人的创造性, 共同构成一个以人为中心, 以信息自动化为先导、树立自主的单元化生产系统, 为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提供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新途径。通用机的局部自动化改装有重要意义。近期内我国对成本低、维修方便的通用机的需要量还是不会急剧下降的, 因为有广大的乡镇企业市场, 有小工厂、试验室、大型企业的工具车间等。
3 结合中国国情, 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实现机械自动化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
过程。当机械的操作采用自动控制器后, 生产方式才从机械化逐 步过渡到机械控制( 传统) 自动化、数字控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自动化。只有建立了自动化工厂后, 生产过程才能全盘自动化,才能使生产率全面提高, 达到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
中国实现机械自动化技术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 中国机械制造业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
距。在我国这种国情下, 普遍发展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 并不具备必要的基础技术、经验和投资能力。因此, 要不要普遍发展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CIMS 技术, 一定要慎重行事。而且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的CIMS 技术也并非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当务之急, 只能列为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发展工艺成熟的大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技术。我国现阶段, 在产品数量较大的同类产品连续流水作业的切削加工生产中, 自动化设备仍然是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组合机床及其组成的自动线、回转体零件加工自动线等。而在大批量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和装配等生产中, 采用刚性自动化( 自动单机和自动线) 则是合理可行的, 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品种稍多的成批生产, 应采用由快速重新调整的设备组成成组工段或流水线、可更换主轴箱组合机床自动线、短自动线和复合制造单元, 实现成组自动化; 而单件小批量生产, 应从推广成组技术入手, 适当发展采用数控机应酬或加工中心, 有针对性地建立一些揉性制造单元FMC( Flexible Manu- facturing Cell) , 可取 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考虑一切生产技术问题时的前提必须是适用。我国消化吸收国外柔性制造系统( Pseudo- FMS) ,
是要确保必要的生产柔性的前提下, 优化人机界面, 不过分追求 自动化, 尽可能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 充分发展计算机管理的效益。系统中先进的自动化装备和普通设备并存, 系统的某些环节允许人工干预。这是一个典型的结合国情、实施适用先进方针的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我国目前在消化呼吸、融会贯通国际上有用的自动化技术理论的基础上, 要努力做到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发展创新, 形成有国情特征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理论和学说, 进行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开发研究, 以适用为前提, 急需什么就解决什么, 取得实践经验再 推广应用。
4 抓好基础, 注重配套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 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自动化技术应用项目的基础工
作和从实际出发的推广应用工作, 既要发展主机, 也要配套发展自动化元件及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机、各种传感器、新型刀具、控制系统及系统软件、电子计算机等将是今后机械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基础。研究生产大量性能优良、自动化水准高的机电产品是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关键。自动化生产时, 在系统的结构、质量( 重量) 、体积、刚性和耐性等方面对现代机械自 动化技术有着重要的影响, 机械技术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 实现与适应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生产时, 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伺服系统的操作等都少不了要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化生产时, 信息的交换与处理、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等都少不了要应用计算机与信 息处理技术。
总之, 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应用自动化技术, 不但要起点高, 瞄准世界先进水准, 而且必须包括各种灵活的低成本、见效
快的自动化技术, 坚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方针, 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应应用才能健康地走上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之路。
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及界定:
(1)装备制造业的概念
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国际组织并没有提出“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可以说时我国所独有。它的正式出现,见诸于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第1版。)
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主要是指资本品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185个小类。
重大技术装备是指装备制造业中技术难度大、成套性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需要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才能完成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
(2)装备制造业包含的内容
练元坚(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分类思考.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5(总第70期))认为:可以主要依据产品的知识含量和技术难度,辅以国家直接调控必要性,将装备分为五种类型,据此区别考虑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针和对策。
通用类装备(一般性装备)。基本上是传统的机械制造类产品,无论是机泵阀、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建筑机械、运输机械… …,绝大部分应该属于通用类装备。
基础类装备(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主要包括机床、工具、模具、量具、仪器仪表、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等,广义上还包括相应的基础技术(包括设计和生产制造技术)和基础材料。
成套类装备。主要指生产线等。
安全保障类装备。主要指新型军事装备、尖端科研设备、保障经济安全的关键性设备等。
高技术关键装备(前沿性核心装备)。最典型的高技术关键装备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中的单晶拉伸、硅片切抛、镀膜光刻、封装测试等核心技术设备。
邹十践(以信息化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建筑机械化,2002年第1期第24页。)认为,装备制造业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重大先进的基础机械,即制造装备的装备——工业“母机”,包括数控机床( NC)、柔性制造单兀(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业机器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设备等;
二是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主要是先进的液压、气动、轴承、密封、模具、刀具、低压电器、微电子和电力电子器件、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三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科学技术、军工生产所需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如矿产资源的井采及露天开采设备,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的成套设备,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的成套设备,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轧制成套设备,航空、铁路、公路及航运等所需的先进交通运输设备,污水、垃圾及大型烟道气净化处理等大型环保设备,大江大河治理、隧道挖掘、输水输气等大型工程所需的成套设备,工程机械成套设备等。
(3)国外与我国装备制造业相对应的范围
装备制造业范围广,门类多,产品杂,技术性强,服务面宽,涵盖了主机产品、维修配件和服务等。我国的产业分类标准,与国际产业分类标准(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共同体委员会等共同编制“国际经济核算体系”)(ICIS)及国际贸易分类标准(SITC)还不统一。为了使对“装备制造业”的界定能尽量与国际标准接近,以便适应我国加入WTO的形势,我们界定“装备制造业”的范围主要是指国际工业分类标准——ISIC中的38大类,即ISIC38。包括金属产品,机器与设备制造。
具体来说,我们所界定的“装备制造业”,相当于国际产业分类标准的382除电气外机械制造业[非电气机械];383电气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384运输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385科学、测量、控制、光学设备制造业[专业和科学设备]。相当于美国(1994年北美产业分类标准NAICS)的35工业机械及设备制造业;36电子及其他电气设备制造业;37运输设备制造业;38仪器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相当于欧洲国家的“资本货物制造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发展司:《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总报告(上册)》(专题篇),北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编辑本段]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装备制造业造成了一定影响。2008年机械行业统计口径内的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出口增速同比分别回落了8.6个、15.2个百分点。
为了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专门提出,落实自主研发重大装备国内依托工程和政府采购制度,着力发展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装备和高技术产业所需装备,提高装备制造业集成创新和国产化水平。
在此基础上,“坚定信心,做强做大我国装备制造业”成为参加两会的装备制造业代表、委员们共同的心声。
“国家对装备制造业发展投入了极大关心,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把工作做好。”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闫丽娟表示,“总理的报告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更是措施及时,不仅有助于产业应对当前危机,并能为产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善基础配件
关键的基础零部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短板”。
“虽然我国能生产许多大型设备,却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关键零部件的问题,一些重要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据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李斌代表介绍,我国每年至少有近70%的行业利润要被进口零部件“吃掉”。
为此,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液压器件是机械关键零部件之一。近年来,通过自主研究、联合攻关等方式,上海电气逐渐缩小与国外同类企业的技术差距,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之路。以李斌为主导的液压器件技术团队,连续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将国产液压器件带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三一重工也看准了装备业上游零部件的市场潜力,宣布将致力于装备业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三一重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到7%投入研发,着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将研发创新能力作为一项核心竞争力培育。”向文波代表说。
闫丽娟代表透露,在巩固工程机械主机核心优势的同时,徐工集团正通过自主创新,努力突破关键零配件的核心技术。得益于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徐工集团受到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目前,新技术、新产品对徐工的销售收入贡献率达70%以上。
加强人才培养
创新需要人才。
为了锻造企业创新竞争力,山河机械在企业内部构建起了一个“金字塔”结构的创新体系。“我们的一线工人都是这个研发体系中的一份子。”何清华委员说。
闫丽娟代表对此也深有体会。此次参加两会,她带来了加大对工程机械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在危机影响下,国外企业纷纷减少投入,国内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吸引国外优秀人才。”
“同时,也应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培养高端创新人才。”今年1月,徐工集团更投资4.34亿元,建设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研究院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徐工集团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和工程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系统研究、孵化、辐射及服务基地。
“国家有扶持政策,但不是让我们简单地扩大生产规模,而是要我们借助这个机遇,加大研发力度,提升现有产品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李斌代表对我国装备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这个机遇,危机过去后,我们定会站在新的高点、新的平台上。”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代表、山河智能机械董事长何清华委员均认为,随着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4万亿投资计划的启动以及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我国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工程机械行业,“机遇将大于挑战”。
推进自主创新
据了解,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主要存在着“加工能力强、创新能力弱”,“单机制造能力强、系统集成能力弱”等问题。
围绕这一问题,调整振兴规划和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希望。
规划要求,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落实国内依托工程和政府采购制度支持自主研发重大装备的发展。
“自主创新是做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根本途径。”何清华委员认为,“如何在危机中寻得机遇,首要工作是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差异化竞争。”
机械制造业 机械制造业与机械自动化技术密切相关。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就如何发展机械
自动化技术从四方面进行阐述。
机械自动化, 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 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 加快
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 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
如何发展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实事求是, 一切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发展之路。
1 结合生产实际, 注重实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以企业的生
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 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
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结合实际, 注重实用, 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那种盲目搞自动化、 自动线的做法, 全年生产任务只需1~2 个月就完成的低负荷 率生产也要搞的倾向应当纠正, 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著促进、效率低下的要缓搞。我们要的是效益, 而不单纯的是速度。
2 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发展低成本自动化技术, 潜力大, 前景广, 投资省, 见效快, 提高自动化程度, 可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 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国情。20 世纪90 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精节生产LP
( Lean Production) 模式, 就是以最小的投入, 取得最大的产出的具体表现。借鉴国外发展机械制造业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经验是有益的。我国机械制造业各企业有大量的通用设备, 在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时, 应以原有的设备为主, 合理调整机床布局, 添加少量的数控设备, 引入CAD/CAM技术, 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和人的创造性, 共同构成一个以人为中心, 以信息自动化为先导、树立自主的单元化生产系统, 为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提供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新途径。通用机的局部自动化改装有重要意义。近期内我国对成本低、维修方便的通用机的需要量还是不会急剧下降的, 因为有广大的乡镇企业市场, 有小工厂、试验室、大型企业的工具车间等。
3 结合中国国情, 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实现机械自动化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
过程。当机械的操作采用自动控制器后, 生产方式才从机械化逐 步过渡到机械控制( 传统) 自动化、数字控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自动化。只有建立了自动化工厂后, 生产过程才能全盘自动化,才能使生产率全面提高, 达到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
中国实现机械自动化技术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 中国机械制造业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
距。在我国这种国情下, 普遍发展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 并不具备必要的基础技术、经验和投资能力。因此, 要不要普遍发展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CIMS 技术, 一定要慎重行事。而且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的CIMS 技术也并非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当务之急, 只能列为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发展工艺成熟的大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技术。我国现阶段, 在产品数量较大的同类产品连续流水作业的切削加工生产中, 自动化设备仍然是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组合机床及其组成的自动线、回转体零件加工自动线等。而在大批量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和装配等生产中, 采用刚性自动化( 自动单机和自动线) 则是合理可行的, 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品种稍多的成批生产, 应采用由快速重新调整的设备组成成组工段或流水线、可更换主轴箱组合机床自动线、短自动线和复合制造单元, 实现成组自动化; 而单件小批量生产, 应从推广成组技术入手, 适当发展采用数控机应酬或加工中心, 有针对性地建立一些揉性制造单元FMC( Flexible Manu- facturing Cell) , 可取 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考虑一切生产技术问题时的前提必须是适用。我国消化吸收国外柔性制造系统( Pseudo- FMS) ,
是要确保必要的生产柔性的前提下, 优化人机界面, 不过分追求 自动化, 尽可能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 充分发展计算机管理的效益。系统中先进的自动化装备和普通设备并存, 系统的某些环节允许人工干预。这是一个典型的结合国情、实施适用先进方针的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我国目前在消化呼吸、融会贯通国际上有用的自动化技术理论的基础上, 要努力做到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发展创新, 形成有国情特征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理论和学说, 进行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开发研究, 以适用为前提, 急需什么就解决什么, 取得实践经验再 推广应用。
4 抓好基础, 注重配套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 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自动化技术应用项目的基础工
作和从实际出发的推广应用工作, 既要发展主机, 也要配套发展自动化元件及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机、各种传感器、新型刀具、控制系统及系统软件、电子计算机等将是今后机械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基础。研究生产大量性能优良、自动化水准高的机电产品是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关键。自动化生产时, 在系统的结构、质量( 重量) 、体积、刚性和耐性等方面对现代机械自 动化技术有着重要的影响, 机械技术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 实现与适应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生产时, 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伺服系统的操作等都少不了要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化生产时, 信息的交换与处理、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等都少不了要应用计算机与信 息处理技术。
总之, 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应用自动化技术, 不但要起点高, 瞄准世界先进水准, 而且必须包括各种灵活的低成本、见效
快的自动化技术, 坚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方针, 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应应用才能健康地走上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