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实时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药材价格暴涨 港股中药企业谁主沉浮

2016-12-12 16:5813390
     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而在该白皮书发布当日,中药板块便即刻止跌。12月6日,中药板块整体涨幅超过0.45%;12月7日,涨幅达到了1.13%。
 
    该白皮书从中医药的历史发展、中国发展中医药的国家政策措施、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
 
    据白皮书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要求根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
 
    价格暴涨或倒逼价格机制形成
 
    在中药板块得到政策“庇护”取得较好反映的同时,发现,近期中药材价格暴涨却成为业界颇为关注的话题。
 
    鉴于价格暴涨问题,当局认为应从两方面看待:一是中药材的价格长期偏低,与其他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不同,近年中药材的价格始终没有调整。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药农种植药材的积极性;二是没有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也会使得中药材种植的质量受到影响。所以,适当调整中药材的价格,这是发展中药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换句话说,中药材价格上涨是正常客观现象。
 
    事实上,除上述原因外,其实更重要的与今年的灾害性天气有关。以中药材产区甘肃为例,2016年7月以后,该地遭遇了严重的干旱,部分地区出现70%的减产。因为产量大量减少,原本是新药上市季的8月份,很多经销商却纷纷抢购存货,导致中药材价格普遍直线上升。
 
    而这一轮中药材的涨价轨迹跟上一轮有惊人的相似。从2008-2010年,国内重大自然灾害不断。比如2008年中国南方出现严重的雨雪冰冻天气及汶川地震,2009年西南与北方地区大旱,这些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产量。减产导致价格上涨,吸引大量游资进入中药材市场。从2009年开始,国内中药进入大牛市,疯狂了两年多以后,2011年中药材大牛市泡沫破灭,市场进入低迷期。
 
    同样,在此利好与自然灾害下,2016年1月1日以来,中药材综合指数已从2215.36点上涨到了2550.15点,较去年同期涨幅达18.2%。部分药材价格更是翻倍,如吴茱萸的年涨幅达372.73%;三七120头产地价格涨幅最高达168%;草果年涨幅224.32%;党参涨幅达126%;五味子涨幅约164%;白术年涨幅达115.38%。
 
    不过,面对中药材价格暴涨,当局也表示,虽然2015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7866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近1/3,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会重视价格背后所带来的问题,最终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拥有种植基地的上游企业获益
 
    尽管未来会用价格机制抑制中药材价格暴涨,但在当下,中药材价格上涨还是给部分上市公司带来了利好。如港股上市药企中的白云山、中国中药、同仁堂科技等。
 
    之所以这些公司会存在利好,主要是因为其无不例外有自己的中药材原料种植基地。也就是说,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药材原料成本费用提升带来的经营压力。
 
    据了解,以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药为一体的医药制造、医药贸易及大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白云山,自2010年3月便在云南搭建了自己的三七GAP产业化示范种植基。目前该种植基地年产销板蓝根约5亿,占国内市场的六成以上。此后,该公司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并拥有了60个GAP药材基地,有效保障中药材质量及供应并控制生产成本;
 
    2016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08.57亿,同比增长3.60%;利润总额为105.91亿,同比增长9.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32亿,同比增长7.3%。其中,中成药业务收入约14.5亿。
 
    因手握多个GAP药材基地,白云山也十分受益现阶段中药材价格上涨,因为一方面可以保障自己的供应需求,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可出售中药材以获得额外原料收入。出于利好优势,白云山的股票在近2个交易也迎来小波回暖,12月8日,最高报19.42港元,最终收盘价为19.26港元,涨幅1.37%,涨幅额0.26港元。对应19.9倍PE值,估值并不算贵。
 
    而中国中药目前主要以制造、销售传统中药、现代中药(中药颗粒制剂)、缓控释制剂业务等为主,其产品涵盖呼吸系统药物、鼻部制剂、心脑血管药物、风湿骨伤药物以及骨科药物。2016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额31.99亿,同比增长1.25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1亿,同比增长101.8%。其中,中药配方业务贡献营业额约20.55亿,占总营业额的64.2%,同比增加21.9%。
 
    作为中成药生产企业,对中药原料的需求可想而知。为此,中国中药2016年9月收购了贵州及上海同济堂,在扩充公司业务体量的同时,还获得相关种植基地,从而保护了自己不受中药材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照此发展势头,未来无疑值得关注。按当前3.75港元的股价,对应17年盈利18.3倍PE估值,上升空间巨大。
 
    另一中成药生产大企同仁堂科技也拥有约12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如吉林的人参基地,河北的黄芪、柴胡、板蓝根、荆芥、苦杏仁、地丁基地,山西的党参基地,湖北的茯苓、半夏基地,河南的山茱萸基地,浙江的杭白芍基地,安徽综合品种种植基地等。
 
    这些基地每年直接为该公司节省了上千万的中药材采购成本(2003年节省合计3000万,此后这一比例持续上升),成本下降的基础上,同仁堂科技的产品规模效益得到释放。截至2016年上半年,该公司收入27.08亿,同比增长15.3%;净利润4.3亿,同比增长18.98%。其中,阿胶系列销售额较同期增长11.65%,六味地黄丸系列销售额增长13.56%,金匮肾气丸系列销售额增长43.12%,牛黄解毒片系列增长23.81%,西黄丸增长了22.39%,感冒清热颗粒系列也增长了19.49%。
 
    原材料供应充足既保证了同仁堂科技在中药材涨价潮中的主动性,也带动了股价的拉升。12月7日,该公司股票得到了0.44港元的涨幅,缓解了此前近6个交易日的下跌压力。
 
    此外,A股市场上的,贵州百灵、太极集团、康美药业等也是利好标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
第一届中药产业互联互通大会在渝隆重召开 张伯礼院士、陈士林院士出席
中国日报3月30日电 3月28日,春意盎然之际,由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简称联盟)、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国家现

0评论2025-03-3182

科企共建中药材产业研究院
东南网3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近日,由省农科院与福建金湖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建的邵武中药材(多花黄精)产业研究院在

0评论2025-03-3187

桐柏县淮源镇:开展中药材生产技能培训 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大象新闻记者 魏广宝 通讯员 张付伦/文图为推进中医药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拓宽群众就业渠道,近日,桐柏县淮源镇联合县人社

0评论2025-03-3170

上海一企业通过中药材GAP延伸检查
近日,上海一药企位于云南曲靖的银杏叶种植基地顺利通过专家论证和沪滇两地联合现场检查。这是上海市企业首次通过新版中药材GAP

0评论2025-03-3176

华润三九: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制成的颗粒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03月31日讯,有投资者向华润三九(000999)提问, 您好,公司的配方颗粒业务技术,是不是可以理

0评论2025-03-3185

客服